“北京学”学科属性初探
 


(朱永杰 张妙弟 张宝秀)

 

[摘要]  指出了北京学与地方学、首都学的关系和学科研究区域范围,并在分析这些争议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学科的属性。假设北京学是一门独立学科,根据研究对象,它是一门自然、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多范式综合学科;根据社会学学科属性分析方法,它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科学和一门“分野度”较高的“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所以,北京学发展过程中既要加强与地方学、首都学的联系和扩大研究的区域范围,还应不拘泥于研究范式,加强应用理论研究,扩大研究队伍的同时增加批判性交流的机会。
[关键词]  北京学;区域范围;学科属性

一、北京学与地方学及首都学

    1.北京学与地方学
    过去的20年中,“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激励了一门新学科的产生——地方学。地方学是以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及该区域上的人类聚落所构成的地方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成基础以及发展演化规律的科学。
    地方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虽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但各国都在从某一区域的分析入手进行地方学理论的探索性研究。国外方面,雅典学、罗马学、伦敦学、汉城学等基本形成体系;国内方面,徽州学、敦煌学、三峡学、西夏学等地方学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就。
    北京学,正是在上述地方学研究背景和对北京市的研究热潮中产生的,是研究北京这样一个特定区位综合体的产生、发展演化规律的综合性科学,为地方学的一个分支。[1]所以北京学和地方学关系紧密。
    2.北京学与首都学
    北京学虽然为地方学的一个分支,但却具有一些特殊性,因为它是研究首都的一门学问。首都是比较特殊的综合体,首都学的研究在国外很多国家受到重视。如英国、法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有关巴黎、伦敦、华盛顿、首尔、东京等首都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北京学也是首都学发展的产物,乃探讨首都区位综合体的科学。“北京学”研究的“北京”,与其他都市区位不同,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拥有首都独特的地位。因此北京学与首都学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据上,北京学是在地方学和首都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与地方学、首都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北京学研究区域范围

    北京学是一门研究北京城市及其区域环境共同组成的区域综合体的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应用理论学科。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心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最能体现首都的特点,也最能代表首都的形象,毫无疑问是北京学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点区域。然而,北京学探讨的区域范围不仅仅限于中心城本身,还应该包括其他区、县,也就是说,北京学需要研究整个北京地区。[2]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从城市角度而言,北京乃中国的首都,“中心城”的形成、演化、发展规律是北京学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
    作为北京区域的核心,中心城资源丰富,最能体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色。该区面积1085平方公里,座落着中央各单位,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积淀深厚,在整个国家来说影响很大。所以,作为研究北京的科学,北京学必须关注中心城的经济、文化、道路、环境、人口、资源等错综复杂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探讨出首都中心城的形成、演化、发展规律。
    第二,从区位角度分析,北京还是一个以中心城为核心的首都区域,北京学应研究中心城以外其他区域的问题。
    “北京”也是一个区域概念,除了中心城外,还包括其他部分。从行政辖区来说,北京市域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8平方公里,占38.6%,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全市下辖16个区、2个县,除中心城8区外,还包括房山、门头沟、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8区和延庆、密云两县。所以,中心城外的其他区域亦当是北京学探讨的对象。
    第三、城市和区域互相依存,北京学要研究北京城市和区域的结合体。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城市和区域是与生俱来的共同体,有城市就有区域,城市不可能脱离区域而单独存在。城市因区域而兴起,一旦形成又带动区域的发展。城市和区域都是有着巨大的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的开放系统,任何城市、任何区域的发展都是和相关城市、相关区域的发展密切联系的。[3]因此,北京学研究一方面应该使北京地区城市的研究深化和具体化,另一方面还要将北京城市放到北京区域、甚至更高一级的大环境中研究,综合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正如规划领域中重视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结合一样,北京学研究中同样要全面探究北京城市和区域的共同体。

三、北京学学科属性 

    假设北京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可以对其学科属性作出分析。北京学除了系统研究北京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问题,还综合探讨人文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是一门探讨北京城市和区域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体系的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跨学科多范式应用理论科学。从学科的认知维度来看,北京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科学,从学科的组织维度而言,北京学又是一门“分野度”较高的“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
    1.研究对象而言,北京学是一门跨自然、人文学科多范式综合性学科


图1 北京学研究对象涉及主要学科门类示意图

    北京学主要研究北京区位与环境、人口、政治、文化、经济、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综合体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它不是分析北京的某个方面,也不是将各个方面简单地进行罗列,而是要研究由北京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结合而成的综合体,也就是要研究由各方面形成的、又不同于各方面的统一整体。[4]
    应该说,北京学研究对象涉及的学科门类十分广泛,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军事学、管理学等,是一门跨自然、人文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1997年施行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可将目前北京学研究对象涉及的主要学科门类、专业情况作以图示(见图1)。
    2.按社会学学科属性分析方法,北京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科学,也是一门“分野度”较高的“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见图2)
    借助国外社会学学科属性定位的概念和分析框架[5],可以从学科认知和组织两个基本的维度,对北京学学科属性作出分析。
    1)学科认知维度而言,北京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科学。
    学科的认知维度用以描述该领域内研究人员对学科性质的总体判断,主要用软度/硬度、纯度/应用度两组变量加以衡量。软度/硬度是以该领域内所有研究人员对某一特定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的认同程度来描述学科属性的一个指标,认同度高,则硬度高,软度低;认同度低,则软度高,硬度低。就学科总体而言,自然学科往往具有硬度高、软度低的特征,人文学科一般具有硬度低、软度高的特征[6]。纯度/应用度描述的是该领域的研究问题应用于实践的程度。一门学科的“应用”度越高,该学科就致力于“是什么”和“如何做”问题的研究,学科的知识体系形成的方法与方式遵循由实践推动理论的线路。一门学科的纯度越高,就表明该学科的理论建设水平较高,知识体系形成的方法和方式是遵循理论导向实践的路线。
    从软硬度方面分析,一方面北京学要研究北京区位综合体内的人的活动,探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问题,研究范式不像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那样单一,所以学科研究人员对该学科的认同度较低,具有软科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北京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广泛,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涉及到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地理、考古、民俗等多种领域。北京学要从这些学科中吸取知识、借鉴研究方法,必然要突破单一孤立的研究范式。所以,北京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其缺乏一个较为认同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断定,北京学是一门软科学。
    北京学是在对北京的热潮中产生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通过对北京特殊区位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可以为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法决策,从而有利于北京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因此,北京学不仅探讨“是什么”,还要分析“如何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且,从知识形成的路径来看,北京学知识体系的形成需要更多实践的推动,而不是相反,所以北京学应该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科学。
    2)学科组织维度而言,北京学是一门“分野度”较高的“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
    学科的组织维度是描述该学科研究人员构成状况的基本指标,主要通过趋同度/分野度、城市化度/乡村度加以衡量。“趋同”用以描述该学科研究人员紧密相连的学科组织面貌,“分野”则表明该学科研究人员的分散情况。趋同度较高的学科,其研究人员一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类似,从而享有较高的认同感、较为一致的研究目标和较为相似的学术判断标准。而且,“趋同度”较高的学科对于不同的学派和观点一般怀有较为明显的排斥态度,拥有较为明晰的学科边界。分野度较高的学科与此恰恰相反,学科内研究人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差异较大,学术标准判断不同,但对不同的研究范式一般持有宽容的态度,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也并不十分明晰。城市化度/乡村度,描述研究人员相对于研究问题比例的一个指标。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学科,研究人员相对于研究问题的比例较高,学科内很容易分成小的、独立且界定较为严格的学术团体,彼此交流、争辩的氛围较为浓厚。乡村度较高的学科通常学术边界较广,研究人员却相对较少,且较为分散,团体之间的批判性交流和激烈的争辩也不很常见。[7]
    北京学是一门新兴科学,研究对象的多学科交叉和应用性特点一方面说明了研究者对其他研究范式的宽容,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一致,价值观、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分歧。地理学者一般关注时空研究,历史学者重视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城市学者则对城市科学较为重视,经济学者则偏重宏观或微观经济热点……。这样以来,研究者们的学术标准判断不同,学术概念、规范很难实现统一。所以,北京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晰,趋同度较低、分野度较高。
    北京学要研究北京综合体的多种现象,研究边界十分广泛,如此,研究人员所占的比例就比较小,且分布分散。而且,北京学学科研究人员虽然形成了许多研究团体,但是共同点缺乏,批判性交流和激烈的争辩不很常见。因此,北京学属于城市化低、乡村度较高的学科。


图2 社会学学科分析框架下的北京学属性示意图

四、结  语

    1)由于北京学与地方学和首都学关系密切,研究的是北京综合体,一方面应该在突出首都特点的同时加强与地方学的联系,另一方面还需扩大北京学的研究区域范围。
    2)北京学是一门跨自然、人文学科多范式综合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不要拘泥于固定的研究范式。虽然目前已经在理论建设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存在的研究范式也能给人以启迪,但却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可。所以,既不要因为缺乏统一的研究范式而认为北京学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存在的必要,也不要为了提高学科地位而强求研究范式的统一。
    3)北京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但不要过分强调应用性,重视现实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体系的构建,应用理论研究将成为学科建设的主流。而且,北京学“城市化”程度较低,不仅科研人员队伍的壮大和完善势在必行,学科内部的批判性交流亦需要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科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王兵.对北京学基本理论的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1):150-151.
[2]?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5.
[3]? 徐海贤.城市与区域研究及其相互关系[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47-50.
[4]? 张妙弟,张景秋,张保秀.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1):6-7.
[5]? 高静美.社会学分析框架下的管理学学科属性[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22):10-14.
[6]? Bigian.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 Matter in Different Academic Areas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3,(3):195-203.
[7]? 陈才.社会学框架下的旅游学学科属性定位分析[J].旅游学刊,2004,(6),15-19.

 

 

 

 

 
 
     
 
版权所有 © 2009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
地址:大同市新建南路5号
网址:http://www.dtgcb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