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庙会
 


  新中国成立前,府县城内车有车行,轿有轿房,乘车坐轿,各随自便。清末民初,官商士绅出门坐轿,出远门骑马或坐车。劳苦百姓徒步而行。商行货物运输靠骡、马、驴、骆驼驮运,请镖局押运。小商多为人力担或独龙车推运,以浑源的独龙车最为独步。连清末的邮差也是“一根扁担两条绳,一盏灯笼两个铃”,全凭两条腿。当时广灵等县有种架子屋,也称“驴驮轿”,即枉两根木杆中间搭一席篷,圆顶,像篷船。两杆以绳连接,上铺被褥,两驴—前一后架驮着行走,人在棚内可坐、可躺,平稳舒适。

  20世纪30年代婚丧喜庆仍坐轿,府县轿种颇多,有娶亲用的龙凤轿、八抬桥、凤凰轿、泥人轿、绣花轿、花轿、红轿,还有红官轿、蓝官轿、绿官轿锌。出殡用的16人抬的红罩杠,32人拍的玻璃杠,64人抬的独龙杠。走亲访友旅行时,一般坐马车,当时城内富户都自己养车,农村富户也有马车、牛车、旱板车。其轿车有四飞檐、二驴轿车、二套马车、大马车、席篷车等。此外还有人力车(黄包车)。一般出行均提前约定雇用。民国初,大同已有骑自行车者,到20世纪30年代,机关职员、教师、中学生骑自行车者日渐增多。

  京张铁路于民国3年(1914)移至大同。同蒲铁路于民国26年(1937)建成通车,1938年4月大同至朔县准轨开通,从此大同与全国各地铁路勾通,为人们出行带来莫大之便。其实大同远在20世纪30年代已开展旅游,实行一条龙服务。当时北平铁路局每到春、夏之季,发之售北平至大同游览云冈往返车票,于每星期六及例假,下午由北平前门及西直门上车,并由路局沿途供给膳食,代售大同站至云冈的汽车(敞篷车)、人力车票。所有费用同车票同时核收。星期日早5:13到达大同,星期一上午8时返回北平。当时旅游曾火爆过,连郑振铎、冰心、顾颉刚、雷洁琼等一大批名人、教授,学者均前来观光。1938年,大同城内公共汽车开通,同时各县也有了班车。民航也于20 世纪30年代末开通,可直达张家口、北平、厚和(今呼和浩特)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最主要的工具,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已近普及,过去的人力车已改为三轮脚踏车和三轮摩托车。80年代被出租车所代替。嘉陵,木兰等多种摩托车已在青年中盛行。私人车日新增多。农村中出现了摩的。

  新中国成立前,当地把郊游称为踩青逛唱,每到初夏,久居城内未见青苗的市民,利用节假日去赶会、郊游,看戏。过去大同府县寺庙由林立,庙会接二连三,从正月初八“八仙日”始,二月二帝君庙会、三月三曹福庙会、三月十八娘娘庙会、四月初八奶奶庙会、四月十五鲁班庙会、五月十一城隍庙会、六月初六开周日、六月十三龙王庙会、五月十三、六月二十三关帝庙会,六月二十三火神庙会、七月十五盂兰盆会,八月廿七丁月文庙祭孔等,还有各佛佛诞日。城郊周围番村春祈秋报都要酬神献戏,庙会不断。据《大同府志》载:“其祭礼,凡庙祀先祖时节,献新之礼,士大夫家多行之,庶民或阙略焉。然颇恪于外祀演剧,献牲、酬神、许愿所在皆有,尤虔奉龙神,每祈掷雨泽,辄令女巫、乐户,歌舞侑享。愚民奔走若狂,岁以为常……”

  大同府城隍庙会为长达8天的大庙会。城内居民倾城出动,连周围二州七县的百姓也要骑驴、搭车进府城来赶会。不少人为了求子、求寿、免灾、祛病,亲自来府城煌庙前祈祷还愿。当时连商界和学生在赶会期间放假半日。农民上午锄田,下午赶会。会场为府县文武官员、士绅专设看棚。会场内外设摊叫卖的各业商贩需出地铺款。庙院外的空场上,设置棚房,卖估衣、头戴、花粉、小吃、杂货,玩具、香表、农副产品,应有尽有。还有练拳、卖艺、变戏法、拉洋片的甚为热闹。庙会白天唱戏献神,往往两台戏对演,夜晚请和尚念平安经。五月十一日为庙会正日,天拂晓40家会首预选主祭一人,助祭若干人及全体会首长泡打扮,依次排列在城隍殿前,司仪高赞“奏乐”,一时罄镝叮当,钟鼓齐鸣。由主祭中文纳表,焚香摆供,献牲献爵,给城隍上万年寿,为百姓保平安。全城文武官员前来为城隍祝寿,府县皂役是日晚上集体表演舞鞭(黑牛鞭)、耍棍(红黑棍)为城隆助兴。

  是日五更起城乡还愿、许愿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赶会,端上供品、香,烛、锡箔、神纸等。更有甚者为表虔诚,口衔铰环(牲口戴的咬子),身背马鞍,爬行至城隍面前还愿;还有的赤脚一步一头地跪拜在城隍脚下。有的在城隍前跪几炉香;有的献袍献缎牌的。将所化布施放在天盘内,男女老少比肩接踵,人山人海,布施钱有专人清理上账;酒肉糕点有专人往库房运送。大殿前一丈儿尺高的铁纸灰炉里焚化香、表、铝箔的火焰,耸人云际,连铁炉也烧得通红。专管人间生、死、寿、夭、高、贵,贱的“曹官殿”前焚化锡箔的铁炉,派专人每班两人持8尺长的铁棍,轮番搅拨烧着的锡箔。有的垒起几尺高的“金银旺火”,需几个时辰才能焚化。烧时还用红纸签标明哪些是敬曹官的,哪些是超渡亡灵的,哪些是留作自己死后享用、暂交曹官代存的。二州七县赶会的善男信女,往往先在本县城隍前献供后,方可逐级来府城隍前许愿、还愿。更显示了大同府城隍的权威,扩大了这个庙会的迷信色彩和影响。城隍庙会每次收入在5千元(白洋)以上。浪费惊人,仅从锡箔中炼出的点铜可回收几百斤,各种祭品除会上吃用外,每个会首可均分可观的一份。因而大同有句歇后语称“城隍庙的会首——争着当”。

  三月十八、四月初八的东西娘娘庙会,多数是妇女持香、褚纸、驴纸幡等物到庙上祭布施。有子女者祈求保佑平安;无子女者用红线在泥娃娃像顶上套之,名叫“拴孩于’,要男拴男,要女拴女。庙门外的摊点上,除樊香烛外,尚有各种儿童玩具,有木刀、术枪、鬼脸子,以“搬不倒”最为独步,做工精细,形象喜人,大灼有2尺多高,小的不满5寸,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是求子拴孩子的最好象征。

  六月廿三的关帝庙会,仪极丰盛,举城若狂。因有布行等七十二行为会首,经济实力雄厚,除献戏三日外,尚出花盘,即抬搁,扮戏十多出,沿街演出,观者填塞街巷。且关帝是山西老乡,关羽的忠义仁勇为全民所敬率。为儒释道三教所供奉,为世人钦仰。各行会借此庙会,祈望国泰民安,市场繁荣,仁中取财,义中求利。

  浑源境内“月月有庙会,会会唱大戏”,农历四月初八恒山大庙会远近驰名,周边数省前来赶会,祈求恒山爷的庇佑。

  庙会如此多,如此火,每逢庙会,男女老少,梳妆打扮,乘坐各种车辆,携带诸般点心,踊跃赶会。到达目的地,利用空地搭起凉篷,支起伞,各据地盘,轮流上庙烧香敬表,逛庙会、买小吃、看戏。中午各自准备野餐,围在一起饮酒、划拳、行令,边吃饭,边相互观摩,走亲访友,笑语遍野。酒足饭饱,看够、玩够后,就动身回城,在返城的路上,还要插车比赛。车过城关角时,两边台阶上簇拥看看热闹的群众,每过一车都加以品评,嬉笑声伴着马铃声,笑语盈路,人们把这称为“赶小会“。到恒山赶庙会,更是起早摸黑,虽然辛劳但受大自然的陶冶颇感欣慰。

  现今。各县区也兴办庙会,但内容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庙会仅仅是商贸会的代名词而已。

 

 
 
     
 
版权所有 © 2009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
地址:大同市新建南路5号
网址:http://www.dtgcb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