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
维大代太和八年」,岁在甲子十一月」庚午朔,十六日乙」酉,代故河内郡温」县肥乡孝敬里、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司马金」龙之铭。 
司马金龙墓表〔另有墓铭内容大致相同,安放位置不同罢了〕,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书刻,一九六五年出土于大同市城东四公里的石家寨村。墓主人司马金龙,《魏书》、《北史》皆有传。他是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九世孙,其父司马楚之,晋亡后奔魏,仕魏四十余载,在边二十多年,以军功拜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仍为琅邪王,死后陪葬金陵。司马金龙系魏宗室女河内公主所生,又先后娶宗室陇西王源贺女钦文姬辰和深得文明太后宠爱的太武帝的外甥女沮渠氏为妻。生前承袭父爵,死后又赠司空公、康王。是归魏司马氏的代表人物,地位十分显贵。刘昶,为南朝宋孝武帝刘义隆第九子,宋明帝刘之兄。和平六年降魏,后封丹阳王,曾先后娶过三位公主,
《司马金龙墓表》,碑形,有额,高四十九厘米,广四十五厘米,铭文十行,每行七字,凡六十六字,字径四厘米。碑石字迹完好如初。书体为隶楷,用笔以方笔直势为主,兼以圆笔曲势。字体略呈扁方, 欹侧取势。横画两端方粗,直笔方起藏锋,垂露不收不护,甚至偏左出锋。掠笔大胆开张,瘦长而无羸弱之感。捺脚用笔收敛,出锋方整、扎实劲健,有汉《礼器碑》遗意。折笔取隶书圆势,不似后世魏碑直折成角,更非提笔双折。钩笔一律是圆转出锋,但比隶书出锋疾促、短健,力注于端。 作点多为方笔斜势,刀痕可见,雄强奇峻。这些用笔特点,加上宽博雄奇的结字,形成了清整方健, 高古典雅,气势雄浑的器度。如同云冈石窟二十窟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一样,《司马金龙墓表、墓铭》堪称北魏平城书体的代表作之一。司马金龙墓表、墓铭书刻之精良,不仅在众多的北魏平城时期铭石中高标峻尚,雅操孤贞,与《皇帝南巡之颂》并为“双璧”,而且比东晋的《王兴之夫妇》、《王闽之》、《王丹虎》、《王建之》等琅琊王氏精品墓铭有过之而无不及。此石篆额的精美也是少见的。如果“皇帝南巡之颂”六字篆额美在整肃简洁的话,“司空琅琊康王墓表”则是以繁复精美为胜了。此石定为朝中一流书家所书,是刘芳,是蒋少游,还是李冲?兴许时间会作出答案。
《墓铭》内容与《墓表》大致相同,为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