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986),本名杨重贵,祖籍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杨业长期在太原生活,故《宋史》称他为并州太原人。杨业的父亲杨弘信,后汉时任麟州刺使。他有二子,长子重贵,次子重勋,郭威灭后汉,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政权,杨弘信便将年近二十的长子杨重贵送往北汉,当了刘崇之子刘钧的养子,改名为刘继业。杨业年轻时,倜傥任侠,擅长骑射,每次打猎,收获总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免尔。”到太原以后,受到北汉皇帝的重用,“比于诸子”,很快升至侍卫亲军都虞侯。杨业勇敢善战,号为杨无敌。
五代十国后期,各国争战不休。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先后大举出兵,灭掉南方的后蜀、南汉、南唐等国家,然后转移兵力,进攻燕云之地。乾德六年(967)派大将李继勋率军攻太原,杨业苦战,击退宋兵。第二年,赵匡胤亲率大军围攻太原,杨业与宋将荆嗣在汾河桥大战,损伤千余人,退保太原。开宝九年(976),赵匡胤再次进兵太原,由于杨业等人死守,太原未被攻下。但连年战争,使北汉的兵力、国力消耗殆尽,而全国统一大局也成定局。杨业审时度势,劝说北汉皇帝刘继元归顺宋朝。但刘继元听不进去,仍然依靠契丹,与宋抗衡。杨业深感刘氏知遇之恩,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他并没有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北汉。无论是国力、财力,北汉都无法与宋朝抗衡,抗宋之战打得相当惨烈。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宋太宗再次率兵围攻太原,五月一日,攻下羊马城,北汉皇帝主要军事统帅范超、郭万超先后出降。六日晨,北汉皇帝刘继元降宋。这时,杨业仍在城南苦战,宋太宗久闻杨无敌之大名,便命刘继元派亲信前往劝降,杨业“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宋史·杨业传》)太宗当即给予重赏,恢复杨姓,单名业,并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不久,又以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任命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太平兴国五年(980)三月,辽军十万来攻雁门,杨业命部将董思源等堵截峡口南口,自己则率领几百名骑兵由小道绕到雁门关峡口北口,出其不意深入到辽军背后,使辽军腹背受敌,杀死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威震雁门关外。杨业因这次战功,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知代州。云州此时在辽国手中,杨业虽做了大同的长官,但却不能到任,只能“领”。一个归宋不到一年的降将,立功边关,扬威朝野,引起宋朝旧将的妒忌。当时任河东三交口都部署的潘美妒忌杨业的功劳,上书给皇上,毁谤杨业,宋太宗没有轻信,而是把谤书封好交给杨业,表示对杨业的信任。
太平兴国七年(982)五月,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攻宋,西路攻府州,被折御卿打败,东路攻高阳关,被崔彦进打败。中路袭击雁门关,被杨业打得大败,辽军死伤三千人,俘虏老幼一万多,牛马五万多,攻破堡垒三十六个。在三路中,战果最为辉煌。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正月,辽国新皇帝耶律隆绪幼年登基,由其母萧太后执政,宋朝趁辽国“母寡子弱”、政权不稳之机,兵分三路北伐。东路曹彬、崔彦进、米信率主力由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田重进部直趋飞狐,西路潘美、杨业部出雁门,收复山后诸州。出师初期,进展颇为顺利,尤其是西路军,杨业在雁门口首战得胜,一个月内连下寰、朔,随后又克服云、应二州,从而收复了雁北大部分地区。当时的形势发展,对宋军十分有利。结果,由于东路曹彬贪功冒进,被辽军截断粮道,堵住后路,在涿州(今河北涿县)歧沟关被耶律休哥击败,整个战局逆转。农历五月萧太后带领十万大军,向宋军反攻,辽军在蔚州大败宋军中路,杀死宋军二万多人,占领了灵丘、飞狐。接着,辽军又攻克云州、朔州,一直进军到寰州,直逼雁门关,雁北大片领土又被辽国占领。宋廷下令撤兵,命潘美、杨业率军护送云、朔、寰、应四州官民往内地迁移。在大军压境之下,要完成护送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杨业主张避其降芒,声东击西。他对潘美等将领说:“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但领兵出大石路(应县大石口),先遣人密告云、朔守将,等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接,这时,令朔州民出城,同时派骑兵接应,列强弩千人守住谷口,这样四州之民可安全撤退。”监军侁首先反对说:“你有几万精兵还如此胆怯?”他主张从雁门关北上,从马邑出兵,正面与辽军作战。杨业反驳说:“不可,此必败之势”,侁不但不听,反而讥讽杨业贪生怕死,“君侯素号无敌,现在不敢出战,难道另有打算吗?”杨业本来是从北汉过来的降将,侁的话,深深刺痛了杨业,他非常气愤地说:“我不是怕死,而是不愿看到将士白白牺牲而使命不能完成,既然你们责备我畏缩不前,我就只好冒死前去。”出发时,杨业哭着对潘美说:“这次出发,必定失利,我是太原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又用手指着陈家峪口(今朔县南,通往忻州的要道)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步兵强弩,我转战到这里时,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说完,杨业率军出石碣路北上,第二天早晨到达朔州东,与辽耶律斜轸军相遇,斜轸败退,杨业率部追赶,辽兵早已在此设下埋伏,杨业四面受敌,深陷重围,尽管宋军英勇杀敌,但寡不敌众,当杨业突围到狼牙村(朔县南三十里)时,又遇辽兵,一直战到黄昏,才冲出重围,来到陈家峪口。
潘美与侁在陈家峪口按兵不动,等待观望,没有得到杨业的消息,还以为辽兵败走,侁想争着报功急忙领兵离开了陈家峪口。潘美见侁军队离去,也以“不能制止”为借口,率部后撤二十多里。之后,他听说杨业的军队败退下来,不但不派兵增援,反而急忙撤兵。当杨业退到陈家峪口时,本想利用伏击,挽救败局,谁知,连宋军一个影子也不见,当即抚膺大恸,只得率领帐下数百将士再与辽军决一死战。杨业身受几十处伤,仍奋力杀死辽军数百人,他对部下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不能跟我一块送死,不如及早冲出包围,报告皇上。众人感动得痛哭不止,都不肯离去,愿以死相随。战至最后,战马受重伤,不能前进,杨业中箭被俘。绝食三日而死。其子延玉也随父战死疆场。
杨业深为辽国人所敬畏,在他死的地方建庙祭祀。可见,杨业是辽、宋两朝人民敬仰的英雄。为了表彰杨业的功绩,宋太宗下旨,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任命杨业子延昭为崇仪军副使,次子延浦、延训为供奉官,延怀、延贵、延彬为殿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