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614~683),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唐代绛州龙门人,高级将领。
薛仁贵年少时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唐贞观十八年(644),唐王朝招募10万军士征伐辽东,妻子柳氏劝说他应募立功,薛仁贵往见行军总管张士贵,被收留从军。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高丽,大军行至安地(在今辽宁东部)时,郎将刘君印被敌军围困,薛仁贵单骑前往营救,他跃马直取敌将头颅,斩首后系于马鞍,降伏余众,从此名闻三军。
唐军进攻安市城,高丽莫离支(相当于唐朝兵部尚书兼中书令)盖苏文派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率领20万军队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持骁勇强悍,想立奇功,脱下军装穿上白衣,手持方戟,腰挎两弓,大呼而驰,所向披靡,唐军乘胜前进,敌军狼狈不堪。观战的唐太宗望见,特召见薛仁贵,赐马2匹,绢40匹,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皇宫北门戍卫长。还军内地后,唐太宗特地对薛仁贵说:“朕旧将都老了,想选拔勇将外任,都不如你。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不久加封他右领军郎将,并继续担任皇宫北门(玄武门)戍卫长。
永徽五年(654),唐高宗巡幸万年宫(在今陕西麟游),突遇山洪暴发,直冲万年宫玄武门,卫士们见水势凶猛各自逃散。薛仁贵登门向宫内大呼报警,听到喊声的唐高宗急忙出宫跑到高处,刚刚回过点神,大水已经淹没了他的寝殿。躲过大难的唐高宗夸奖薛仁贵是不怕死的忠臣,奖励他御马1匹。
显庆三年(658),唐高宗以程名振为主帅,薛仁贵为副帅征讨高丽。薛仁贵率部在贵端城(在今辽宁东部)杀敌3千多,击败了高丽军。第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艹+必)何力等率部与高丽大将温沙门作战,横山一役,薛仁贵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箭无虚发,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石城一战,敌将善射,唐军10余人冲锋相继阵亡,薛仁贵单骑突击,打掉了敌将手中的弓箭,把他活捉回来。不久,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战败契丹,擒获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部首领。其间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661),唐高宗命薛仁贵协同主将郑仁泰领兵赴天山反击侵扰边境的九姓回纥。临行,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并拿出内库的铠甲给薛仁贵试穿,席间唐高宗说:“古代善射的人能射穿七副甲胄,卿试试能不能射穿五副。”薛仁贵拈弓搭箭,一发洞穿五甲。唐高宗大吃一惊,命人更取坚甲赏赐薛仁贵。当时天山九姓回纥拥有10万多人,临阵数十名骁勇骑士前来挑战,薛仁贵箭无虚发,射死3人,乘势进军碛北安抚余众,擒获回纥首领兄弟3人而还。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骚扰边境。
乾封元年(666),高丽盖苏文的儿子泉男生继位莫离支,但其弟泉男建、泉男产各有势力,互不相让,被驱逐的泉男生特遣儿子向唐朝求救。唐高宗派庞同善、高偘前去支持泉男生。泉男建拥兵相拒,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军增援。刚到新城,高丽军趁夜袭击,薛仁贵率军出战,斩敌首数百级。进至金山,庞同善、高偘兵败,高丽军乘胜而进。薛仁贵率军奋力将高丽军截为两段,斩首5万余级,连续攻占高丽南苏、木底、苍岩3城,与泉男生军队会合。唐高宗闻讯后亲自写信慰勉薛仁贵。紧接着薛仁贵又率领2千人马,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其他将领认为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告诉大家,兵“在善用,不在众”,于是他身先士卒,攻坚力战,杀敌万余人,攻克扶余城。扶余川内的40余城,纷纷望风降附。之后,薛仁贵沿海拓展,在平壤城与唐朝派来的大总管李勣勣胜利会师,降伏了高丽。为了稳定局势,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2万留守平壤,任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新城。任安东都护期间,他“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咸亨元年(670),唐朝又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抗击吐蕃,支援吐谷浑。不久又任命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镇压高丽反叛。开耀元年(681),唐高宗再次起用薛仁贵,任命他为瓜州长史,拜右领军卫将军,镇守瓜(今甘肃安西)、沙(今甘肃敦煌)等州。
永淳元年(682),突厥部落首领骨咄禄与阿史德元珍反叛,进犯云州(今山西大同)。永淳二年(683)唐朝任命年已七旬的薛仁贵为检校代州都督,率兵攻打骚扰云州的突厥元珍部落。敌人听说薛仁贵重新带兵打仗,吓得不敢对阵,一时四散奔逃。薛仁贵率军杀敌1万余人,俘获2万多人,缴获驼、马、牛、羊3万余头,大获全胜。薛仁贵大将军的威名,于是在塞北各地传扬得更加神乎其神。就在这一年薛仁贵去世,享年70岁。朝廷追赠他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还特地安排灵车护丧回归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