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北古建筑的勘查(罗哲文)
 

雁北古建筑的勘查

(罗哲文)

勘查人:罗哲文杜仙洲张正模

勘查时间:一九五二年九月

这次勘查的目的,主要是协助前察哈尔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勘查设计重点修善的大同善化寺(也叫南寺)普贤阁和朔县崇福寺两处的工程,同时并就便了解沿路所经过地区的一些古建筑的情况。现在把两处重点修善工程勘查的结查和初步的设计,以及在各处所了解的古建筑大概的情况报告如下。

  1. 普贤阁

普贤阁在大雄宝殿前面西侧,一般人叫它是西楼。本来在它的东面还有一个对称的东楼——文殊阁,但它在很早就被焚毁了。阁是建在砖砌台基上,面阁三间,进深四架椽,平面正方形,东向,阁身两层,下檐,平坐,上檐都施斗栱,阁顶有上下二檐,上檐为九脊式顶(歇山顶),上下两檐均以筒瓦覆盖。在整个外观上是座结构精巧、比例匀和的楼阁式建筑。它的建筑年代,依结构形制和手法、斗栱的配置看,应该是与大雄宝殿同属辽代遗物。

勘查的经过,重点修善普贤阁,是经过两次勘查之后才决定的。首先我们根据大同市的报告和过去勘查的材料,对大同市主要的古建筑的情况初步瞭解了一个大概,决定先视察一次。把大同市内一九五二年拟做修善工程的上华严寺、下华严寺、善化寺三处的情况作了比较,发现上下华严寺残坏的情形比较轻,善化寺比较重,因此,根据目前的财力和人力条件,决定上、下严寺只做一般保养,善化寺做重点修善。

决定了重点修缮善化寺之后,又做了再度勘查,进一步把寺内各个建筑的价值和残毁情况作出比较和研究。善化寺内共有四个主要建筑,就是:大雄宝殿、三圣殿、山门和普贤阁,其中以普贤阁和大雄宝殿年代最早。残坏的情况以普贤阁最严重,但工程比较小,是目前的财力和人力条件可能做得到的。其他各殿,虽然破坏也很严重,估计目前还不致倒塌,且修缮工程庞大,因此,经过与大同市文化局的共同研究后,就决定了暂时先把普贤阁作为善化寺中的重点工程。

修缮计划概要?普贤阁残破情形十分严重,上下层梁柱倾斜,下沉,平坐栏杆无存,椽望糟朽过半,上下层檐顶瓦件残缺,崩塌,必须全部落架重修。现将残坏情况和拟定的修缮要点列表说明:

项目

名称

勘查情况

修缮概要

备???注

1

台基

四面台基及前面踏道均残缺不全,一部坍毁

照原样归安添配完整。

2

地面

内部地面已残破不平。

用尺二方砖铺墁平整。

3

墙壁

墙皮脱落,墙身大部坍塌。

重新拆砌修补复原。

4

大木

南北面下层两山中柱外闪,角柱下沉,梁枋槽朽残缺。

所有梁枋、柱子全部落架拨正归安,槽朽的剔补更换,残缺的添配齐全。

5

斗栱

上下檐及平坐斗栱均残缺不全。

落架后照原来尺寸补配齐整。

6

楼梯

楼板

楼梯板已残缺,楼板全部无存。

楼梯板照原样配齐,楼板全部用一寸红松板铺钉。

7

平坐

栏杆

平坐已糟朽,栏杆全部无存。

平坐糟朽的更换,栏杆照详图重作。

平坐栏杆大样另绘

8

门窗

门窗已全部无存。

照详图复原。

门窗大样另绘

9

椽望

椽子、飞头、望板,大部糟朽、残缺。

椽子、望板在落架后全部检查,糟朽的更换补配。

10

瓦顶

上下檐瓦顶残毁过半,脊兽瓦件残缺不全。

全部落架后重新添配完整,照原制苫瓦。

11

油饰

梁枋彩画已残褪不明。

旧有彩画不动,新添门窗斗栱等随旧色断白。

二、观音殿

观音殿在崇福寺弥陀殿的后面,是这寺的最后一座殿。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架椽,单檐九脊顶,檐下斗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平面柱的配置,外槽减柱造,空间破为宽敞。梁架结构非常特异而富予创造性,是这殿最值得重视的特征。第一是两重人字叉手的应用,房架结构,除了在平梁上用人字叉手之外,还在外槽四椽栿上用了巨大的人字叉手,把外槽屋顶的重量分散在四椽栿的两端,由斗栱转到前檐柱及内槽金柱之上,减少了跨度十公尺长的四椽栿的弯曲力距。并且叉手用材的比例非常胆大节省,断面的比例为四比一,是过去没见到过的。其次是角梁后尾直接压在下平榑之下,卯接严实,到现在仍没翼角下垂的现象,也是它的优点。其他如:驼峰和长大合?及檩托等辅助接榫处的结构的处理,都是非常的灵巧合理。

观音殿在结构上的杰出创造,可以看到中国建筑匠师们在八百年前运用木材的智慧,是研究中国建筑结构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它的建筑年代没有碑文记载,但与弥陀殿的结构形制和手法相比较,应该是约略同时,也属于金代的遗物。

勘查经过?勘查崇福寺时吸取了勘查善化寺的工作经验,先把全寺建筑做了一次普遍详细的调查,把全寺的各种建筑,根据它们在工程、历史和艺术方面的价值,建筑物本身残破的情况,结合目前修缮的条件,做全面的比较。全寺的建筑单位共有弥陀殿、观音殿、三宝殿、藏经阁、天王殿、山门、文殊堂、普贤堂、钟楼、鼓楼等十个,其中以弥陀殿、观音殿年代最早,其余都是后代所建。在这两座重要的建筑中,弥陀殿的价值和残破情况同观音殿一样,但是这殿如要修缮,必须全部落架,工程非常庞大,目前的条件还不够,经过详细研究,在短时期还不致有坍塌的危险,所以决定先把观音殿作为重点修缮,弥陀殿只作一般保养工程。其余各处,虽然也是残破,但根据它们的价值和修缮条件,决定也只做一般保养工程,由县人民政府自行计划施工。

修缮计划概要??观音殿残破的情形非常严重,室内外砖铺地面全部残毁,门窗装修无存,瓦件残缺,最重要的是当心间东缝四椽栿及罗汉枋折断,和内槽柱柱头劈裂,因此必须全部落架,才能更换四椽栿、罗汉枋及劈裂得太厉害的内槽柱。拟定的修缮计划如下:

项目

名称

勘?查?现?状

修?缮?概?要

备???注

1

台基地面

阶条石部分走错残缺,室内外原有砖地面全部残毁。

阶条台阶归安补配,砖地面用尺四方砖铺墁。

2

大木

内槽金柱四根劈裂,当心间东缝四椽栿及罗汉枋折断,西山柱一根走迹,

脊榑攀间部分槽朽。??????

金柱一根,四椽栿一根,罗汉枋一根照原样更换新料。脊榑攀间、童柱等分别剔补抽换,走闪部分拨正归安。

3

斗栱

柱头、补间、转角铺作斗栱均有走错劈裂,华栱后尾缺损不全。

斗栱全部拆下检查,糟朽残缺各件用松木照原样补配齐全。

4

门窗

槛窗、隔扇只存槛框、横披。其中装修全部无存。

用松木补配。

大样图另绘

5

椽望

四周椽飞、望板、连檐、瓦口及两山博风大部残破,歇山两际椽望局部糟朽。

椽、飞、望板、博风、连檐、瓦口,分别用松木钉补或更换。

6

瓦顶

正脊倒塌一段,垂脊戗脊残破,瓦兽各件残缺,屋顶渗漏。

全部揭瓦苫调脊,添配瓦、兽件

7

油饰彩画

梁枋斗栱旧有彩画大部残褪。

旧有彩画不动,新换门窗装修斗栱,随旧色断白。

8

佛坛

方砖台面和坛基微有残破。

用砖料剔补打点。

9

佛像

色彩晦暗,雕塑灰皮间有剥落。

可用软帚清扫灰土,暂不修理。

三、一般的勘查

我们这次除了勘查上面两处工程外,同时在经过的沿路上并顺便勘查了大同市、应县、朔县三处的古建筑,现在分别报道如下:

(一)大同市

大同曾在北魏时做过国都,那时叫平城,是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之一,又是辽金二代的陪都,古迹文物非常的多,可以说是国内有数的保存古迹文物最丰富的城市。

1、上华严寺

华严寺在城内西南角,为辽代建筑,虽然经过了历次修缮,但原来的主要形制仍然未动,保存了旧观。主要的建筑是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及下华严寺薄伽教藏,都为辽代遗物。

上华严寺,一般人叫它为上寺,进门是山门三间,山门以内有横廊、佛堂、客堂、禅堂、抱厦、楼阁等房屋数十间,都是清代所建,现在还很完整。在这一群建筑的后面,有一座高台,台上迎面木牌楼三间,台的左右有六角钟鼓亭各一,中央有明万历年间铸造香炉,炉后为辽大康三年陀罗尼石幢。台的正面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上寺的主要建筑物。规模宏大,为国内现存最大佛殿之一(只有辽西省义县奉国寺的规模同它相仿)。面阔九间,进深十架椽,单檐庑殿顶,斗栱五铺作重栱出双抄,形制古朴。从全殿各部的比例和斗栱梁枋的制作手法推断,应是辽末遗物。殿内四周壁画及斗栱梁枋彩画都很鲜明,但为后代所画。

大殿现在的情况,保存尚完好,内部并已打扫清洁,安装电灯,可供人参观了。残破的情形尚不十分严重,只有南面梢间正中漏雨,应即时修缮。东南、东北、西南角柱下沉,东南翼角下垂,工程比较庞大,也应逐步修缮完整。

2、下华严寺

下华严寺也叫下寺,山门五间,门内有新建房舍十余间,天王殿三间,左右配殿各三间,都是明、清建筑。天王殿左院中原为辽代建筑海会殿,现在已被拆毁,仅存殿基及山墙和墙内木柱及明代重修碑记一通。在这个殿拆下的木料,现在还存放在寺中,可以供研究辽代木建筑榫卯结构的参考。

天王殿后面有院庭一个,院内横廊、厢房、楼房等,都是清代建筑。院正面中央为一高台,台迎面立木碑坊一个,左右六角亭各一个,左右厢房各三间,都是清代所建。台的正面就是薄伽教藏。

薄伽教藏是下华严寺最重要的建筑物,它的建筑年代比大同市内其他各木建筑都早,在殿内右侧栿下有:“维重熙七年岁次戊寅玖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时建”题字,可以确实证明它是辽重熙七年(公元一0三八年)的遗物。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架椽,单檐九脊(歇山)顶,斗栱五铺重栱出双抄,计心造。内部天花藻井,制作极精美,梁枋彩画也是明、清以前的手法。殿内正中所供佛像三躯,和它的背光花纹,气概雄壮,雕作手法猷劲,也是辽代遗物。殿内墙壁上,排列教藏(就是藏经的壁橱)三十多间,仿重楼式建筑,天空楼阁,飞越相连。斗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雕刻精美,上面还施有彩画,是国内现在存留的最完整最古老的教藏。

薄伽教藏现在保存的情形还好,内部已经清理整齐,装好电灯照明,可以供人参观。残破的情况是瓦顶生草,东北角柱下沉,西南角柱外斜,南面次间中柱下沉,斗栱倾侧,西面当心间、南面后檐柱内间,普拍枋劈裂,以及西北角砖台剥蚀等现象。除已决定把?顶揭苫修缮外,其余大木结构需要作彻底的修缮。

3、善化寺

善化寺在华严寺的东南,是在唐代时创建的,叫开元寺,晋朝初年改名大普恩寺,辽、金二代沿用没改,到明朝正统年间始改名为善化寺。寺的建筑,据金大定十六年朱弁撰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碑记所载:“辽后屡遭烽火……所存者三四”,经过金代圆满大师重修,“经始与天会之戊申,落成与皇统之癸亥,凡为大殿暨东西朵殿、罗汉堂及文殊普贤阁,及前殿大门左右斜廊,合八十余楹。由此可知寺的建筑演变情形,从这之后就没大修过了。

现在寺内存在的主要建筑物,有山门、三圣殿、普贤阁、大雄宝殿四处。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四阿顶,斗栱五铺作重栱计心造,从它建筑的形制上看,可以知道就是天会、皇统年间所建造的。现在残破的情形是:西山墙微向西倾斜,南墙与角柱裂开,北次间后檐角往下沉,左右次间后檐柱向南走闪,东山中柱北扭,当心间西侧中柱柱头劈裂,东南角斗栱补间铺作向北倾闪,屋顶西次间漏雨,椽望部分糟朽,瓦陇残破,瓦件不全,勾滴残缺很多。修缮办法决定只作屋顶补漏等保养工程,大木结构,以后逐步彻底修缮。

普贤阁的情况已在前面报告,不再叙述。

三圣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斗栱六铺作重栱计心造,照它的形制看,也同山门一样是金天会皇统间所建造。内部彩画是一九三六年所绘,色彩很新,但技术较低劣。殿内现在已清扫整理,从前雁北文物勘查团所见到的善化寺内各殿台基已补配完整。现在残破的情形,内部梁枋已撑上小柱,明间襻间枋子下沉,外面已被新做彩画所遮盖,木料损坏的情形尚难一眼看出。大致说来,木架尚无大问题,只屋顶残破情形很严重,西面梢间和前檐东次间已渗漏,屋面凸凹不平,椽望大部糟朽,吻兽、瓦件、沟头、滴水等已大部残缺不全。根据这种情形,决定先进行屋顶补漏,添配瓦件等保养工程,大木构架等以后再彻底修缮。

大雄宝殿是本寺的主要建筑,位置在寺的最后,面阔七间,进深十架椽,单檐四阿顶,斗栱五铺作重栱计心造。殿的建筑年代,照它的结构形制看,和金大定十六年“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碑记”,可以知道仍是辽代的遗构。大殿现在残破的情形相当严重,西北面台基下沉坍塌,是由于西北面原有大水坑浸触的缘故(现在已干涸了,并且准备填平)。墙壁已有倾闪情形,尤其是西面山墙外闪严重。内部梁架已全部向北倾斜约五十公分,已经加上了巨大的斜戗柱。西南角柱已劈裂,屋顶前檐高低不平,椽望间有糟朽,勾头滴水大部残缺,前檐东次间及后檐当心间已有漏雨之处,因此这殿的最大问题是房架拨正,这项工程需要全部落架方能彻底修理,目前只能作屋顶补漏等保养工程。

4、九龙壁

九龙壁在大同城内东大街米路南,是明朝洪武年间(公元一四00年左右)建的,原来是明代封藩代王邸前的照壁,王邸建筑,现在已片瓦无存,只有这照壁还完整保存着。壁通高六公尺八十公分,通长三十九公尺八十五公分,厚约二公尺。全身东、西、北三面用五彩琉璃砖砌成。下部为须弥座,壁身以琉璃砖雕刻成九条大龙,飞舞在波涛云气之间,神情雄健,姿态生动。龙的颜色有黄、蓝、赭、紫、白各色,参差配合,极富变化。上部仿照木建筑形式,安置额枋、斗栱、檐椽、瓦陇等。斗栱五铺作出双抄,两端脊兽和戗兽雕作非常生动有力。

壁东端上部已向北膨闪,刻龙砖之间已裂缝很大,必须全部拆下,检查基础,重新砌复。这项工程比较重大,但也应该马上着手进行,免遭坍塌。

5、府文庙殿

府文庙殿在大同市城内东南角,明洪武二十九年建,经洪熙、宣德、正统、嘉靖、及清康熙各朝会加修葺。

大成殿在庙内,面阔五间,进深入架椽,单檐歇山顶,屋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斗栱六铺作出三抄,明次间各两朵,梢间一朵,比例尚疏朗。殿前有宽大月台,月台四周绕以石制栏杆,雕刻甚精美。建筑年代依它的结构形制及斗栱配置推断,应该是明代原构。

府文庙现在已有机关利用,内部的情形保存尚存,大成殿现被改作礼堂,四角斗栱翼角已有下垂现象,并已加上支柱,屋顶尚好。府文庙也是大同市内难得的古建筑,应注意保护。

在府文庙的前面还有一大成坊一座,三间四柱一楼,结构罕见,夹杆石雕刻很精美,也是明代物,宜一并保护。

(二)应县

  1.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一般人叫它作应县木塔或应州塔,就是传说的华北四宝(正定菩萨、应州塔、沧州狮子、赵州桥)之一。它建筑的宏大,结构的精巧,都是举世无匹,真正可以称得上一宝。不仅如此,而且也是全国仅存的高大木建筑的孤例。

佛宫寺的位置在现在县城内的西北角,四面都没院墙围绕,可以通到外面街道上去。寺内的建筑除了木塔以外还有牌楼、山门(已坍下)、钟鼓楼、及大雄宝殿等,但这些都是清代的建筑,价值远不如木塔。木塔在寺的中心,它是在辽清宁二年(公元一0五六年)建筑的,距现在已有九百年了。全塔自地面至刹顶共高约六十六公尺,当天气晴朗的时候,在百里都可以看得到。塔的外观是八角六层檐,内部实在是分作五级的,最下一层为重檐,平面也作八边形,底层直径约有三十公尺,可以想见它的庞大。塔身全部用木料构成,斗栱的作法和结构,非常繁复错综,使用了六十余种不同的斗栱,与各种不同的梁枋、柱子等,有机的组合起来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充分的表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并且全部的结构和制作手法都是辽代原制,在建筑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史例。

在塔的结构上,是用柱子、梁枋、斗栱逐层向上垒架而成,底层内外两槽木柱用了两层厚墙保护,以上各暗层在内外槽柱子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和短柱组成了许多付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因为塔身中心,内槽柱以内是安置佛像的地方,不能有所拉联,所以在各层夹泥墙之间用了斜柱来扶持(这个夹泥墙已在一九三五年修理时改为格扇门,对塔的结构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这些斜撑和支柱结合起来,固定了塔的稳定。所以在记载中,元、明各代都有很大的地震,其他建筑倒塌很多,而木塔巍然不动,更说明了中国建筑在使用木材结构上的高度技巧,和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智慧。

现在这塔已由于人民政府注意保管,并在一九五一、一九五二年逐步进行了保养工程,把各层楼梯、楼板添配完整,各层檐部中弹及漏雨处修补齐全,对塔的保护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修缮这塔时有两个重大问题必须研究解决:一、塔身现在已有扭曲的现象,尤其第二层内各柱向东北倾斜较甚。这种情形,修整起来,工程比较浩大;因为塔身如此高大沉重,绝非一般力量可能拨正,必须全部落架才能作到。拨正之后如何防止其再倾侧扭曲,也须想出办法。二、塔身下面数层木材受压过重,劈裂折断的情形相当严重,如何能把木材加工硬化,使它能受到上部塔身的压力而不致损坏,或者在受压的地方加添钢垫板等,也是彻底修缮这塔时的重要问题。这些都应该集合各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找出好办法来。

塔内的塑像大都还保存辽代风格,但外表已经被后代修饰过了。第一层释迦大像前的前额下面所书的三幅供养像,衣纹、姿态还有千人在塔内开会的情形,必须绝对禁止,一方面对塔恐有损害,另方面也恐怕发生危险,这是不可忽视的。

2、净土寺

净土寺在现城内的东北角,寺内建筑现在存有山门、东西配殿各一和大殿一座。东西配殿在平面上非常紧凑,当是后代所增建的。

大殿是寺的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斗栱四铺作外插昂,比例雄大,布置疏朗,明间次间都是两朵,开间比例扁平。内部佛像和背光,雕刻非常精美,尤其是全部屋顶用了三个巨大的藻井,四周雕有天宫楼阁建筑,雕刻精美。它的雕刻斗栱比例和手法,与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相差不多。天宫楼阁屋顶鸱尾与独乐寺山门及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壁藏(即经橱的意思)的辽代鸱履也约略相似,至为可贵。大殿的建筑年代,据县志载,创建于金天会二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虽然经过后代重修,但根据建筑结构、斗栱配置、内部藻井、佛像的雕刻手法看来,大部仍然保存了原来的形制。

大殿现在保管的情形还好,内部已清扫干净,只有院中尚存有稻草等物应从速清理,以免引起火灾。

山门内有尊胜陀罗尼石幢一个,是辽重熙九年(公元一0四0年)所立,幢上并有金代铭刻。现在的情形,除第一层早已加有小柱撑持外,保存还完整。院内尚有石狮一对,雕刻极精美,都应该注意保护。

(三)朔县

崇福寺

崇福寺在朔县城内大寺庙街路北,山门就位在街沿的北侧。寺内建筑自山门以内,有天王殿、钟鼓楼、藏经阁、文殊堂、普贤堂、三宝殿、弥陀殿、观音殿等。寺的建筑沿革,据朔州志载,明正德间薛琦所撰崇福寺碑记称:“崇福寺乃鄯阳古刹也,大藏经阁创于唐高宗麟德二年,至契丹时其地为林大师府署。统和间,地有灵光屡现,居人不安,复为僧居,因称林衙寺。至金熙宗皇统间,开国侯翟昭度始建弥陀大殿……”,这个碑现在已不存在。寺内现存乾隆四十年朔州林衙寺重兴碑记称“……寺之创建,肇自唐高宗麟德二年,勅命鄂国公尉迟敬德始造大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五间,祀文殊、地藏二菩萨,藏经楼一座,后改千佛阁,东西钟鼓楼各一座,金刚殿五间,山门三间,此其初规固为宏敞矣。至金熙宗皇统三年,崇奉佛法,勅命开国侯翟昭度于大雄宝殿后又建弥陀殿七间,东西禅房各三楹,正南立只园牌坊一座,围以宫墙,而规模更加式廓……”,由此可知寺的规模在金代已经具备。寺筑除了弥陀殿和观音殿之外,其余都是后代所重建。关于它的现在情况和观音殿重点修缮,已在前面谈过,现在只将弥陀殿的情形简略介绍如次。

弥陀殿是崇福寺主要的大殿,它的建筑年代,根据碑文所载和明间脊榑下的题记:“维皇统三年癸亥拾肆日已酉巳时特建”,从它的结构制度上看可以断定是皇统三年(公元一一四三年)所建无疑。殿内梁栿下有许多各代的题记,也是说明大殿历史过程的重要资料。

殿建在一宽大台基上,前有月台,南向东西面宽七间,南北进深四间。柱的配置用减柱造,大胆而富于创造性。南面前檐内槽柱减去了两根,在次间中线上用了两根巨大的柱子,加长了当心间的空间距离,适合当时拜佛的需要。在殿后檐墙上辟了三道大门,也是少见的例子。

弥陀殿的梁架主要的特点,是由于减柱的关系,在前檐内槽柱的东西横向柱头上用了长料组成的复梁长约十二公尺余。复梁之间用了斜撑木料,有似近代人字柁架的作用,此种作法与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非常相似。在复梁下层的两端和柱头接榫处,用了双重长大的替木,也是这个殿的特征之一。

斗栱是弥陀殿最可重视的部分,前后檐柱头铺作上用了八铺作“双抄三下昂,单栱,偷心造”,是“营造法式”(宋李诫著)中规定最大限度的作法。实物留下来的,除了小木作中所见到的外,在真正建筑实物中还是第一次发见。

屋顶单檐歇山造,用灰筒板瓦、绿琉璃瓦剪边,鸱吻垂兽都是绿色琉璃制作。正脊和垂脊都是用板瓦堆叠而成。

殿内的佛像和背光雕作都很精美,应与殿是同时代物。壁画虽然经过后代描绘,但原来的风格还保存着。门窗格扇制度古朴,尤其是棂花的雕刻变化丰富,制作精美,以及“弥陀殿”匾额都是原来的东西,非常可贵,弥陀殿现在残破情况也是相当历害的,台基地面已大部残缺,屋顶瓦件、吻兽残缺不全,屋面生草,部分微有渗漏,东面山墙缺一个大洞,殿内佛坛也残破。但是这个殿最大的问题却是全部梁架已向北倾闪,后檐檐柱和内柱都已加了斜撑,前檐内柱之间也加了支柱,东北翼角斗栱下垂也加了支柱,部分梁枋受压弯曲。柱顶榑枋,襻间随屋顶北倾,已滚出原来位置,使整个建筑已离开了重心。因此弥陀殿的修缮工程除了前项屋顶、台基等简单工程已列入一九五二年保养计划外,整个大殿大木构架必须全部落架,才能彻底修缮。如何落架拨正重修、和壁画、佛像的保护问题,都应从速研究、设计。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原载《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第三期)??????????

 

 
 
     
 
版权所有 © 2009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
地址:大同市新建南路5号
网址:http://www.dtgcb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