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
 

传入与演变

据《元史·世祖本记》载:至元十三年(1276)六月庚午“敕西京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等有室家者,与民一体输赋”。元初西京即大同,至元二十五年(1288)才改西京为大同路。也里可温是元朝人对基督教徒和教士的通称。也里可温教徒属于基督教的聂思脱里派,即中国文献中所说的“景教”。法国人威廉·卢布鲁克于公元1253年奉罗马教皇之命,出使蒙古帝国,在他著的《威廉·卢布鲁克游记》一书中记有“契丹有十五个城市有景教徒,他们在西京有一主教区……”,在《一五五○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一书中称“景教在这个时期的中国走向兴旺是由于这位强有力的国王(指阔里吉思)的大力保护。1294年景教的保护者和来自罗马的入侵者(指孟特·戈维诺)相联合,并率其部落全体基督教徒转向罗马,在大同建造了一所罗马天主教教堂……”,可见远在13世纪中叶大同已有基督教徒,同时成为主教区。公元1294年大同就建造起一所罗马天主教教堂。天主教在元代大同已颇为繁盛。随着蒙元王朝的灭亡,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曾一度中断。

天主教又于明万历十年(1582)由耶稣会传教士再度传入中国,大同先属北京教区;1844年天主教在太原设立教区,大同改属太原教区。最早信徒是西河河村姓杨的,系洪洞县来大同的移民,后又有李唐、郝义、郝顺等人,当时常驻神甫先后有阎神甫、常神甫。清光绪十五年(1889)在大同都司街购地建堂,潞安李有刚负责按照意大利教士绘制的蓝图监督施工,1891年教堂竣工。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中,教堂被毁,神职人员和少数教徒遇难。光绪三十二年(1906)利用清廷赔款,重建都司街教堂,并在西河河占地10余亩,又购置皇城街51号院、大南街22号院为教产所用。同时对遇害教徒每人赔银百两。由太原派来傅神甫(意大利人)来同主持教会,以后每隔二、三年由太原教区方挤格会向大同换替神甫,先后有王、马、雷、任、彭、穆等人。

1922年,大同天主教奉罗马梵蒂冈之命与太原代牧区分开,设立大同监牧区,任命高东升(荷兰人)为首任主教,管理大同、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六县教务,共有教堂18所,属圣母圣心会领导。当时有比利时司铎汤、雷、高、田等人,由兰州来同接办;继有费品璋、邓惠普、魏光熙(均外籍)来同,神甫分别住在大同、榆林、西册田等天主教堂,教徒约有5000余人。1931年主教高东升因病离职,暂由比利时人费品璋代理主教。1932年罗马梵蒂冈命荷兰人邓维道为首任代牧主教。费品璋为大同总堂本堂神甫。

大同解放后,大同天主教有外国神甫7人,中国神甫6人。当时范、邓二神甫在育英中学办学。路达天代理主教,傅跃驻修道院。1950年范普厚任宗座总理。1951年中国天主教实行自传自养自给的三自革新运动,外国神甫千方百计阻挠,在群众的压力下勉强同意革新。委王履新为大同总堂的本堂神甫兼副主教,姚正一为管帐神甫,形式上把教权交给中国人。1951年10月28日因圣母军案,范普厚、路达天、邓惠普、王履新、姚正一被捕入狱。路因精神错乱,监外治疗未愈,1952年申请回国。范、邓二人于1952年9月被市公安局驱逐出境。王履新被判刑7年。姚正一1953年取保释放。当时天主教由郭印宫代理主教,贾跃任本堂神甫。革新委员会由张存义任主任。1957年革新委员会改称大同市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实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改革教制。与梵蒂冈断绝一切关系;不给不满18岁的男女授洗;废除剥削制度,取消弥撒献仪;废除主日(星期日)的罢工。取保教内外禁示通婚的禁令。宗教活动要服从生产,服从社会秩序。

1966年8月,红卫兵捣毁教堂,焚烧部分用具书籍,对神职人员进行批斗。10月宣布取缔天主教,没收全部财产,将郭印宫、姚正一二人驱逐回农村监督劳动,教会与爱国会解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郭印宫、姚正一返回城市。1980年4月天主教爱国委员会恢复,政府拨款20万元给占了教堂的工厂建新厂房,将教堂腾出。同年8月正式恢复宗教活动。1982年3月天主教爱委会迁回都司街原址办公,在原教堂举行第一次弥撒。同年8月补发神职人员生活费,教徒由当时的30人到1982年增至100余人,大占礼拜达200余人,到1985年达500余人。张存义担任政协常委,郭印宫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姚正一被选为人大代表和城区人民代表。

教堂及附属组织

总堂

大同天主教总堂设在都司街4号天主教堂内,为教区领导人住址,前后由荷兰人高东升(1923)任监牧主教;荷兰人邓维道(1932)任大同代牧主教;邓维道(1946)任大同主教;1950年比籍范普厚任宗座总理,统辖6县,40年代,各县教堂均有外国神甫。

神学院

1924年在北门外卧虎湾占地118亩,花银元20万元,由大同、绥远等7个教区共同筹建一所为培养教会神职人员的最高学府,有教学大楼、教员住宿楼各一栋,有图书馆,藏书丰富,其中有部六世纪时圣经手抄本,系4大本,其书长2米,宽1.5米,厚1米,用牛皮制成,为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语对照本,是世界仅有的一部手抄本,至为珍贵。惜于1946年8月毁于战火。神学院学制7年(哲学3年,神学4年)。后于绥远另建哲学院,大同修道院改为神学院,期满毕业为神甫。首任院长为比籍汤若望,1925改由桑希圣任院长,1943年由中国神甫任玉如任院长。1946年神学院教学大楼毁于战火,该院迁往内蒙绥远(今呼市)与哲学院合并。1953年该院以6万元人民币,售于铁道部。现为大同铁路医院。神学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共培养神甫270余人。

婴儿院

1930年于榆林教堂成立育婴院,将各处弃婴集中收养。接着南村教堂也成立婴儿院。1943年将榆林婴儿送到集宁教区;1945年将南村大部婴儿送至兴和县教堂。有10多名婴儿送回都司街教堂和贞女们一起生活,成人后先后出嫁。

育英小学

1921年办亚纳女子小学,在此基础上又增加男生班,吸收教友子弟进校读书。1924年从各村、各县招生,分高初年级,男女校分两院上课。1932年由山西省教育厅批准,命名为大同私立育英小学,校长齐保民。时学生105名,其中女生22名。另设一个幼儿班有男孩29名,女孩18名。学生全封闭教学。40年代收部分走读生,也收非教徒学生,每月需缴学费。1950年由市教育局接办,改名为都司街完全小学校,即后来的城区第十小学。

育英中学

1945年下半年由比利时传教士邓惠普一手操纵,占东门大巷东地址,成立私立育英中学校。经费来源靠梵蒂冈拨给大同教区的经费和传教士向国外的募捐。学生每学期交银元10元作为学费。所招学生以信教或有意入教为先决条件。教师多是教会学校的毕业生。校内设有小教堂,每天早晨进堂做弥撒,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灌输宗教思想。1947年学校正式备案,委任许德为校长。许与特务头子梁化之有勾结,在大同解放前夕畏罪潜逃。由郭印宫代理校长。大同解放后,外国传教师阻挠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加入共青团,与共产党争夺青年。1950年教会当局以经费缺乏为由妄图停办学校。省教育厅派卢学礼于1950年2月接管学校,改为大同中学分校,后改为大同二中。共接管6个班学生,已毕业2个班。

养老院

1935年田种德在许堡教堂成立养老院,收养无依无靠的老年人10多人。至1945年大部分老人病故,留下几人送大同神学院和总堂赡养。

诊疗所

1948年成立,原称天主教诊疗所,医生为魏光熙、李普,主要治眼病。建国初,人手不够,由集宁教区献堂会调来修女7人,成立修女分院。1952年6月1日诊疗所改为新仁诊所,在都司街5号,由爱委会主任张存义任所长,增聘医务人员对外诊病。1958年10月由市卫生局接管。

圣母军

1949年冬,范普厚拟在育英中学组织圣母军,由于人民政府接管育英中学,未成。路达天代理主教,命姚正一神甫在教友中组织圣母军。参加人数不少,其主要宗教形式是进行串联活动,以探病、访教友为名,与共产党不合作,鼓动不让儿童加入少先队,不让青年加入共青团,不准看进步书刊,对共产党离间等。于1951年10月被市公安局取缔。在青年学生内部组织的充建会一并被取缔。

新生奶社

1954年成立,由姚正一经办,经费由革新委员会支付,1958年交城区,归南关新民大队。

1982年8月15日在都司街大教堂举行圣母升天占礼,做大礼弥撒。

1984年8月17日香港天主教青年联合会参观团一行32人来同到天主堂访问。同年11月内蒙民族宗教参观团到天主教堂访问座谈。

 

 
 
     
 
版权所有 © 2009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
地址:大同市新建南路5号
网址:http://www.dtgcb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