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
 

传入与演变

伊斯兰教远在唐代已传入大同,并建立礼拜寺。据现存大同城内九楼巷清真寺内清乾隆七年(1742)重立《敕建清真寺碑》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据传先有马、麻、库、白、把的回族五姓,从陆地和海上逐步延伸至雁北大同境内。元代大同五教俱兴,至元十三年(1276)六月七日,元政府敕西京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等有家室者一律输粟。答失蛮就是对伊斯兰教徒的称谓。明清时大同穆斯林生活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有的还被授予官职。住大同西南隅,将门世家麻贵,其父麻禄为大同总兵,其父子兄弟均为名将,战死沙场,麻氏多将才,时有“东李西麻”之称(东李即方铁岭李氏)。由于这些人的名望和声誉,扩大穆斯林的影响,清代先后重新修建清真寺,新建南北讲堂、省心楼、畔桥、牌坊等。

大同有清真寺5座,清真大寺位于城内九楼巷;女寺在大寺西院内;车站清真寺在东站;口泉清真寺在口泉镇;田村清真寺在田村。

主要活动及组织

1930年成立中国回教促进会大同支会,会长马忠。同年成立清真学校,校长马秉圆。

1937年12月在大同九楼巷成立西北回教联合会大同支部,由王辅、马孝负责。下设总务、宣教、实业和教育4个股,其宗旨是发扬教义,复兴宗教,提倡实业,改善生活,创办教育。

教育方面,成立回民青年学校一所,小学校一所,善邻女校一所。回民青年学校于1938年成立,学生来自大同、右玉、内蒙的隆盛庄、丰镇等地的回族青年,学期二年,校长马孝。善邻女校是一所回民女子学校,不久即停办。

1946年筹建中国回教协会大同支会,由马太和负责,前后保送学生到北京成达师范学校学习的有十多人。

乡老组织,建国前,教务归阿訇负责,清真寺内事务和房产等由乡老负责。乡老为选举制,每两年为一届,选出1~2位乡老,最多不超过4人。每年斋月期间为了学习教义,还成立临时学习研究教义组织,时间为一个月。

建国后,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59年成立伊斯兰教民主管理委员会,由马忠等10人组成。并成立清真寺理事会,由费世经等11人组成。80年代有阿訇6名:费世经、白世镇、白占林、费忠、马海、把忠。其中教长2名:费世经、白世镇。主持教务工作,每星期五主麻日诵古兰经,并向教民宣讲《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领导全市广大穆斯林作礼拜,接待国际穆斯林等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后,落实宗教政策,省宗教局拨款维修清真寺礼拜大殿和淋浴室,请回教长,全市穆斯林重新回到清真寺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1980年正式成立大同市伊斯兰教理事会,选出费世经等11名理事和正副会长,并将九楼巷清真大寺列入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恢复回民小学校;恢复七里村回民坟地,恢复清真女寺。

在实行粮油肉供应时,每到穆斯林节日,为回民调剂面粉、食油,增供牛羊肉。对伊斯兰教的部分教长,前后被选为政协副主席、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有的还出席全国首届中国伊斯兰教会。白世镇于1983年9月赴麦加朝觐。大同有回民达6627人,为现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近年来先后接待巴基斯坦驻华公使、内蒙古民族宗教团以及甘肃少数民族参观团和宣化十阿訇等来清真寺访问。

 

 
 
     
 
版权所有 © 2009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
地址:大同市新建南路5号
网址:http://www.dtgcb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