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传入与演变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远在春秋战国时已形成方仙道、黄老道,发展到东汉时的太平道和天师道。北魏时平城成为寇谦之创北天师道兴起的地方。先后建道观有蓬台、天师道场(重坛五层),始光二年(425)在平城东建大道坛庙,神四年(431)又在坛东北造静轮宫,孝文帝迁洛前(494)建悬空寺。元代成吉思汗崇信道士丘处机,改西京佛寺友恩寺为泰玄观,建立道观教场。均有二宅住庙。辽金时代在大同兴建太宁观等道观。明代在大建玄真观即东门外宏伟壮观的真武庙,口泉镇的玉龙洞及城内东北隅的清泉寺和城南的南庙等。清代对道观进行重修扩建。民国以来,上述道观均有道士常住,举办宗教活动。前后还有至善堂、公善堂、广善堂成立,并开展道教活动。道家的练养方术,主要有静功养性、药物延龄、动功健身、气功疗病、炼丹等。

大同城内还有数家道士(俗称二宅),专看阴阳宅的风水,举办民间荐亡、谢土、祝福、消灾等道家的宗教活动。

建国以来,大同道士多住庙、行医。采凉山太玄观于30年代由善人杨润创立,“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以来,葛法德道人返回太玄观,与其师父、师弟修道行医,植树造林,重建太玄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太玄观光彩夺目,香火旺盛。经过几代道士50多年的植树造林,达200余亩,植树4.2万余株,使采凉山成为大同风景区。

主要活动

大同在北魏道武帝拓跋建都平城后,在崇信佛教的同时又“好黄老”,在黄老思想的影响下进而信奉道教。道士董谥向他献《服饵仙经》,于是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炼丹不验,又熬炼药物以求长生,后因服塞石散而精神狂躁,最后被其子清河王拓跋绍所杀。明元帝拓跋嗣接位后,“亦好黄老”,又崇佛法,“筑蓬台于北苑”,也死于丹毒。

太武帝拓跋焘接位后,起初尊重宗教,释道并崇,后受崔浩影响,崔向太武帝引荐寇谦之,为太武帝所崇信,在平城立天师道场,亲到道场受符,表示受了天命,有权做全中国的皇帝。道场起于平城东南,重坛三层,月给道士衣食5000人。遂用太平真君年号。还听从寇谦之建议造静轮宫,“令其高不闻鸡犬吠之声”,想与天神连接。太武帝意在表明,自己信奉的是汉族的神仙,为统治汉族和南征刘宋制造政治舆论。太平真君五年(444)下诏灭佛。七年三月又下令“……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像者,门诛。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太子晃有意“缓宣诏书”,四方沙门,多亡匿获免。真君九年(448)自称见过太上老君的寇谦之身死,表明神仙长生及丹术皆为虚妄。十一年(450)司徒崔浩以修《国史》“播扬国恶”被诛。正平二年(452)太武帝被宦官宗爱所弑。文成帝即位于兴安元年(452)下昭复兴佛教,道教在平城遂衰落。

元代蒙哥做大汗期间,全真道丘处机在大同,“乙卯(1255)间,道士丘处机、李志常等毁天城夫子庙为文城观,毁灭释迦佛像。白玉观音、舍利宝塔,谋占梵利四百八十二所。传袭王浮伪语老子八十一化胡图,惑乱臣佐。时少林裕长老,率师德诣阙,陈奏先朝蒙哥皇帝。玉音宣谕,登殿辩对,化胡真伪,圣躬临朝亲征,李志常等义堕辞屈。奉旨焚伪经,罢道士为僧者十七人,还佛寺三十七所”。此辩议会是在丙辰(1256)七月十六日,地点在距大同不远的和林城南的昔剌行宫。

大同道观在“文化大革命”中多已毁坏,面貌全非。真武庙因开砂,只剩几块残碑,太宁观被小学所占,清泉寺长期为居民占用。玉龙洞、玄真观已毁,近年由民间修复。朝阳寺原为佛寺,明代建,后改为坤道(道姑)所占,是座规模不大,又较为雅静规整的寺院。寺内有座西朝东的楼房一所,楼上供释、道塑像,楼下供奉关圣帝君、楼有禅房,有道姑所占,80年代重修寺院、塑像,增建钟鼓亭。

大同原来各庙观分散存有不少方书道经,几经兴废散失。1952年从口泉四老沟玉龙洞移入华严寺薄伽教藏内经柜,主要有明正统年间和嘉靖、万历年间的计148函1855册道藏,现保存完好。

 

 
 
     
 
版权所有 © 2009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
地址:大同市新建南路5号
网址:http://www.dtgcb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