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代史(三)
 

五代其地为后唐所占,区划未有大的变动。云中县,为云州治,隶属河东道。李克用与契丹耶律阿保机相会于云州东城,易袍马为兄弟,因取“怀想仁人”之义,改名怀仁县;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析蔚州兴唐县设置广陵县(今广灵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复以云州为大同军节度。清泰三年(936)叛将河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云中判官吴峦“闭门不受契丹命”,修整器械,昼夜守城,坚持了半年之久,“峦求援晋,晋主召峦南归”,云州陷落。至此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者统治长达433年,使中原汉族统治从此失去北方屏藩。

辽后晋天福二年(937)辽进占云州。初为大同军节度,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重熙十七年(1048)析云中,置大同县(大同原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唐末随沙陀人内徙,遂侨置于此,从此延续不改),为辽之陪都。辽西京道所辖:大同府,治所大同。统2州7县:弘州(河北阳原)、德州(大同西北)、大同县、云中、天成(天镇)、长青(阳高东南)、奉义(怀仁奉义故城)、怀仁、怀安县。蔚州(忠军节度),治蔚州,统灵仙、定安、飞狐、灵丘、广陵。应州(彰国军节度),治金城,统金城,浑源、河阳(山阴)。朔州(顺义军节度),治善阳,统善阳、武州(神池)、宁远(五寨)、马邑、神武(神池东北)。

辽对大同非常重视,派重兵把守,“非亲王不得主之”,“大抵西京,多边防官”,大同为辽之边防要塞。辽西京大同城,是在北魏平城京城故址上建筑加固,“因建西京,敌楼棚橹具广袤二十里”,建四门:东曰迎春,南曰朝阳,西曰定西,北曰拱极。西京设留守司衙,衙南称西省。北门东部为大同府,西部为大同驿。城东北有规模宏大的国子监。西部建同文等宫殿。云冈西建有焦山行宫,乾享四年(982)景宗病逝于此。西北隅有萧太后(燕燕)在西京驻跸的梳妆楼,亦称凤台(遗址在大十字路北,明清时称“凤台晓月”,为大同八景之一)。

清宁八年(1062)建规模宏丽、造型精巧的巨刹华严寺,为辽“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而建造。还建有湛然观(今太宁观)、思政堂。重建云冈十寺,据《大金西京武周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载,“辽重熙十八年(1049)母后重修。天庆十年(1120)赐大字额。咸雍五年(1069)禁山樵牧,又差守巡使寿昌五年(1099)委转运使提点。清宁六年(1060)又委转运使监修。”辽对石窟寺从1049--1060年连续12年进行了大规模修整。重熙六年(1037)兴建观音堂。被誉为“天下奇观”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于清宁二年(1056)兴建,“拔地擎天,乘风步月”。在是虾蟆湾雕建摩崖佛字。此外,在城北辽宣德县(今拒墙南)建有南堂寺;城东涌泉南建涌泉寺,还有龙翔宫。在城西南七峰山丈人峰巅建有禅房寺塔等。西京街衢保持了北魏坊的格局。有舍利坊、仁和坊、里坊等。

宋为路、州、县三级制,全国设15路。宣和五年(1123)预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统云中及武(神池县)、应、朔、蔚、奉圣(新保安)、归化(呼市)、儒(永宁县),妫(延庆县)等8州与云州合称“山后九州”。为宋金联盟攻辽的预置版图。后金失约,除武、应、朔、蔚诸州于宣和五年(1123)一度归宋,旋为金人所取外,西京仅在雍熙三年(986)云州观察使杨业攻占云州3个月外,再未进入宋之版图。《读史方舆纪要》指出,“石晋归其地于契丹,宋不能复有,遂基靖康之衅。女真之亡辽,蒙古之亡金,皆先下大同,燕京不能复固矣。”

金辽保大二年(1122)金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府治、县治未变。西京路辖2府、7节镇、8刺郡、39县,9镇。皇统元年(1141)以西京路隶属元帅府,旧置兵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1150)改置西京路总管府,后更置留守司。置转运使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辖大同、云中、宣宁(大定八年改宣德为宣宁,在大同西北40公里长城下,新荣区拒墙堡西南)、怀安、天成、白登(阳高县南12公里)、怀仁7县。省奉义县为镇,入大同。金代还设置了节镇:朔州顺义军节度使治善阳,属县有善阳、马邑二县。应州彰国军节度使治金城,属县有金城、山阴、浑源(贞家祜三年升为州)。蔚州忠顺军节度使,治灵仙,属县有灵仙、广灵、灵丘、飞狐、定安。保大二年(1122)金攻打西京时“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阁楼观,俄而灰之”,辽未以来,再罹烽烬,楼阁飞为埃坌,殿堂聚为瓦砾,前日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金占大同后,为医治战争创伤,大兴土木,修城修寺,规模宏大。对云冈石窟进行整修,“委烟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拔河道”,南移,以防水浸石佛。重建云冈十寺,“重修灵岩大阁九楹,门楼四所……凡三十楹……又创石垣五百余步”,此次修寺历时三年半,重修华严寺、大普恩寺。天会十五年(1137)诏建太祖庙于西京。金大定五年(1165)在西京营建宫室,有保安殿、御容殿及西京宫苑。并设阁门使,掌管礼仪祭奠。还设有西京宫苑使。辽金时陪都西京再度兴盛于北方,成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中转站,联系各民族的纽带,大同再度辉煌。

1127年农历四月,南宋的钦、徽二帝被金俘虏后,曾被押往西京,后又转至中京。其间,南宋使节多人,被留西京,朱弁、洪皓等忠贯日月,持节不辱,至今留有碑刻墨宝。

 

 
 
     
 
版权所有 © 2009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
地址:大同市新建南路5号
网址:http://www.dtgcb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