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调查研究信息

大同保护和修复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雁北宾馆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



2008年7月13日

2008年7月11日上午,大同保护和修复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雁北宾馆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时任市委负责人发来贺信,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出席会议的有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马福山,市人大副主任马维平,副市长冀明德、郝月生,还有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筹备组成员安大钧、王建国、王克勤、殷宪等。参加会议的有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的团体、个人会员及新闻工作者,总计达80多人。

时任市委负责人在贺信中表示:“我谨代表大同市委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研究会的各位成员致以亲切的问候!”他“希望新成立的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要按照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展示大同古城的深厚历史文化,为市委、市政府进行古城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对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的工作能给予大力支持(贺信全文另发)。”

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的成立,是大同市文化建设和文化复兴的一件盛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的成立,可为我们名城保护提供历史的依据,提供当代名城保护的新信息、新技术、新案例。他说,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我们确实面临很大的困境,或者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概括为“三个破坏”、“三个误区”。“三个破坏”,第一个是改造性的破坏,第二个是建设性的破坏,第三个是修复性的破坏。“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砖木结构时间的局限性,第二个误区是忽视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性,第三个误区是把“整旧如旧”的修复与文物造假混为一谈。

耿彦波市长对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出思想。要出好的思想,出好的思路,出金点子。打开一个窗户,就是一片新的世界。二是希望出成果。为名城保护提供考古依据,提供信息,丰富学术讨论,丰富学术成果,为古城保护提供基础研究、智力支撑。三是希望出人才。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旅游的振兴,需要大批人才的不断涌现。研究会要利用自己的渠道,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把各种资源动员起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奖掖后进,造就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支撑起大同的文化大厦。四是希望出精神。大同文化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真、善、美,即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人间求善。培养我们的城市精神之美,是我们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的一个使命。最后他代表市委、市政府祝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越办越好,为大同古城保护和文化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讲话全文另发)

市人大原主任、研究会筹备组组长安大钧,在会上介绍了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的筹备过程及有关情况。他说,大同古城保护与修复研究会的成立,是市长建议,书记支持,热心大同历史文化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三方面因素促进的结果,它符合市委“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主题,适应大同现实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因需而生。他指出,研究会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一是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服务;二是为繁荣大同文化事业、发展大同文化产业,增强大同软实力服务;三是为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大同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服务;四是为建设宜居、魅力、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大同服务;五是为大同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市强民富服务。具体来讲,就是要抓好“九大工程”的调研。对于研究会的工作原则,安大钧概括为四句话十二个字:即多调研、多建议、多服务、不干预。此外他还介绍了研究会的组织机构内部分工等相关内容。

大会通过了《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章程》;通过了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理事名单。选举安大钧为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聘请市领导丰立祥、耿彦波、梁凤书、马福山为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名誉会长。同时选举王建国、王克勤、马维平、殷宪、古鸿飞、王中一为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副会长。研究会秘书长由马维平兼任。

大会选举产生研究会的第一届理事有:

安大钧  王建国  王克勤  马维平  殷宪  古鸿飞

葛世民  力高才   曹杰   马骏   聂还贵  李治国

李艳芬  李颖宝  张滃   赵佃玺  王恒

白志宇  辛长青  王利民  张呈富  郭生彩

李志正  曹秀蓉  张佃生  王颂  李恒成

白玉德  张燕威  郜福善  高凤山  孙海川

田宏  刘媛  赵忠格  刘俊喜  张焯

王中一  要子瑾  姚斌  吕生祉  李恒  瑞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