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调查研究信息

《大同与万里茶道》研讨会召开



                                                                大同与万里茶道研讨会召开 
   昨日上午,市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召集我市文史界多名专家学者,在和阳美术馆召开大同与万里茶道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大同在万里茶道上的特殊地位、明清时大同边贸、大同马市的发展与变迁等研究成果展开深入探讨。    
    会上,安大钧、力高才、高平、姚斌等专家学者分别就各自对大同与万里茶道的相关研究课题进行阐述,认为大同之所以能够成为万里茶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原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一些现实原因等。这些原因造就了大同、成就了大同,大同理所当然地担负起了清代万里茶路上一个重要节点的重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安大钧在阐述研究课题《大同与万里茶道》中提到,明代大同的历史,虽没有北魏首都、辽金西京时的辉煌,但也是藩王之城、九边重镇之首。明王朝在这里置卫屯田、纳粮开中,特别是隆庆议和,结束了明蒙间的战乱局面,促进了山西商帮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繁华富庶,不下江南的良好局面。随着清明两朝的更替,大同由边境变腹地、由军镇变府县,民族间的商贸活动益加频繁、更趋兴旺,进而成为民族贸易与国际贸易紧密结合的北方商埠、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万里茶道不可能绕过大同,申遗也不应该少了大同。在这里最早实行了开中制,实现了隆庆议和,荫及了明末清初二百年。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大同就没有明代茶马互市的民族贸易,也就没有晋商的万里茶道。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马维平出席会议。该会要求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开展历史研究,提供相关文献依据,为申遗工作献智助力。(大同日报记者 张诗珩)

 

(按:万里茶道是丝绸之路之后欧亚大陆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中国福建,途经包括山西在内的7个省、自治区,进入蒙古国境内,穿越沙漠戈壁,到达中俄边境,水陆全程约476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又传人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公里之多,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茶道。据了解,2014年起,万里茶道沿线中俄17城市共同签署了《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指出各方将积极保护本市域内的中俄万里茶道历史遗址,收集整理研究万里茶道历史资料,以利跨国文化遗产线路申遗,正式开始了万里茶路申遗进程,2016年,万里茶道将确定申遗点清单,申遗办将组织专家组专家重走万里茶道,考察确定文化遗产点;2017年左右,力争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去年1125日上午,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就曾召集我市文史界多名专家学者,在和阳美术馆召开专题会议,布置任务,为我市参与万里茶道申办世界遗产并将大同古城纳入遗产点找历史文献依据和实物遗存。

安大钧等老同志老专家经过近一年的潜心研究,将史料上的相关记述、研究成果以及历史遗存,诸一列出,共有八篇论文呈现,为我市进一步修改《申报世界遗产文本——万里茶道山西段大同市》提供了丰富 的依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