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大度大气 大美大同的城市精神



大度大气 大美大同的城市精神

——在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 首届“中华文化自信与跨文化”

论坛上的发言

安大钧

一、大同历史文化中的城市精神

大同是秦汉名塞、北魏首都、辽金西京、明代王城、清朝商埠,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她东西丝绸之路(公元五世纪)、南北万里茶道(明清时期),在全国少有。她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煤都。

大同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当属北魏平城时代。这是一个政治、法制、经济、文化全面改革的时代: 政治上从奴隶制跨入封建制,法制上废除酷刑制,经济上分土定居、倡农兴耕,文化上儒、释、道三学并重。辽金时期基本上沿袭了北魏平城时代。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高度评价了北魏对隋唐的影响。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大唐从北魏走来”。

    通览大同的古代史,就不难发现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融合史、形成史,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融合史、发展史。

    究其原因,这是由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地处北纬40度线、400毫米降水线 ,是农耕业与游牧业分界线。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特殊的多民族共居的民族结构,也决定了它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交相融、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共生共存的特殊的文化环境,因而产生了胡服骑射、白登和亲、北魏改制、隆庆议和等特殊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缓和了民族矛盾,密切了民族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多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古都、佛都、艺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丝绸之路起点和万里茶道重要节点的大同,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类族群、特殊的历史成就和贡献,决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价值。

  大同在中国古都史上有众多个第一: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占据大半个中国的较大政权;是第一个把佛教与政治结合的都城;是第一个立孔子庙于都城(太和十三年即公元489年)的帝国王朝;是战国平城中轴线至今2300多年未发生偏移的都城。

   从大同至今仍然存在的历史文化遗存来看,完全可以说儒、释、道“三学”并重,世界“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俱全。从大同文庙、大同佛寺、大同道观、大同清真寺、大同天主教堂现场都可以看到文化融合的证据。

  从都城文化研究的成果来看,大同是北魏、辽金、元、明清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之地,是中华文化“三大支柱”(儒学、佛学、道学)形成之地、中华民族初始形成之地。

二、大同煤都文化中的城市精神

  谈了大同古都文化中的"大同精神",下面再谈谈"大同煤都文化"中的"大同精神":

  大同在中国古都史上的地位灿烂辉煌,在中国煤炭史上的地位也毫不逊色。大同湖畔的泥河湾遗址考古成果证明,早在一百八十万年前,这里就有先民们繁衍生息,而且学会了用火;怀仁鹅毛口遗址考古成果证明,早在旧石器与新石器过渡时期先民们能用火并从河谷山坡上开采裸露的三叠纪凝灰岩、煌斑岩夹层制作石器。以此推断,这些先民们已经发现了露头煤炭的可燃性并加以利用。公元五世纪,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最早用文字记载了煤层的自燃和露头煤的开发利用。在近、现代煤炭开采史上,大同也是我国开采利用煤炭较早的地区之一。大同被全国公认为"煤都"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

  大同地处大同煤田北部。大同煤田地理位置为东经1137′左右,北纬约404′,地跨大同、朔州两市,大致为一长方形,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30公里,总面积为1827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718亿吨。其中,大同市境内占有含煤面积632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376亿吨。大同煤田有两个煤系:侏罗纪煤系与石炭二迭纪煤系。侏罗纪煤是优质动力煤。它热值高,每公斤可达7000大卡以上;灰分低,只有5%--8%(一般的煤灰分都在10%-20%);硫、磷等杂质少,大同侏罗纪煤含硫小于1%,含磷只有0.29%。"大同煤"是其最亮丽的名片。改革开放时期,它是珠三角、长三角趋之若鹜、争抢欲得的"工业细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央"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指导下,大同境内国办、军办、乡镇办和村办煤矿星罗棋布,如雨后春笋,公路上江、浙、闽,北、上、广往各煤站送煤的重卡风尘滚滚、车水马龙,全市煤炭产量、外销量突飞猛进,分别达到8000多万吨和6000多万吨,占到了山西煤产量的四分之一、全国煤产量的十五分之之一,戴上了"中国煤都"的桂冠。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同为沿海开放地区输送侏罗纪优质煤炭二十多亿吨,而收益却是按"双轨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价格。"煤都"为大同嬴得了荣耀,增添了光环,也带来了不少危害:空气污染,地面塌陷,优质煤资源枯竭,地下水严重破坏;几十万矿工劳苦在井下,终日见不到阳光,呼吸不上新鲜空气,不但出了力、流了汗,有的还流了血,献出了生命。

  明代山西、河南巡抚于谦曾写过一首《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e)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诗人赞扬了煤炭积蓄能量、深藏情意,给天下带来温暖和光明;还以物咏志,表达了自己要像煤炭一样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为老百姓提供饱暖的理想。

  煤炭的品格就是"牺牲自我,奉献光热"的品格;"煤都"人的精神就是"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城市之名的“大同”站在了中华文化的制高点

    "大同"作为城市之名,起始于辽代,缘于“大同军”。

  "大同"这个词,凡是读过<<礼记>>的人都会想到孔老夫子的一段精辟的论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由孔子所云还可以想到康有为、孙中山所说的大同:

   康有为写道:“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治之至也,虽有善道,无以加此矣。”(摘自《大同书》)这是一个人人独立、自由平等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去众苦,至极乐”,生在这个世界中的人,“浩然自在,悠然至乐,太平大同,长生永觉”(同上52)

   孙中山将大同理解为国家范围内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建立高度和谐的社会,并最大限度地为人民提供福祉。他认为,“天下为公”是大同世界的核心内容。

  不论孔老夫子论述的"大同理想",康有为空想的"大同社会",还是孙中山设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其主要方面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同"的解读。另一方面也从文化学角度对"大同精神"进行了解读。本文所提的"大同精神",是从文化学的角度,从意识形态角度,从伦理学的角度的解读。

   提到"大同"这个词,我们也会想到当代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文化大家费孝通先生在《论文化自觉》的著作中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对这四句话,费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在世界上生活的各个群体,在认为自己的传统价值标准是“美”的之外,各群体之间还应当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承认别人的传统价值标准也是“美”的,做到“美人之美”。在这个基础上,全人类建立起一套大家愿意共同实行的价值标准,达到全人类和平共处、“美美与共”的境界,实现“天下大同”。由此可以看出,费老先生是从文化学的角度,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大同"一词作了诠释。

四、"大度大气,大美大同"的城市精神的内涵

   综合大同"两都"文化中的大同精神,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精神,就是"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就是"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精神。如果以广告语的形式进行简要概括,是否可以把大同精神作这样的表述:

  "大度大气,大美大同。"

   "大度"的内涵是"包容和合、崇尚先进",具有海纳百川、美美与共的气度;

   "大气"的内涵是"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具有行大道、求大公、利众生的品格;

  "大美"的内涵是美美与共之美、大度大气之美、品质品格之美、天人合一之美;是蓝天白云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人文心灵之美。

  "大度、大气、大美",是大同在中国古都史和中国煤都史上形成的特殊个性,也是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锤炼锻造的大同精神!

五、倡导“大度大气,大美大同”城市精神的现实意义

  倡导“大度大气,大美大同”城市精神有利于“一轴双城”的城市建设。2008年大同依据“梁陈方案”(梁思成、陈占祥19502月提出的北京保护古城、在复兴门外建设新城的方案),提出“以御河公园为轴,西部地区保护修复一个绿树清水环绕的古色古香的古城,东部建设一个生态良好、现代设施齐全的新城。

  倡导“大度大气,大美大同”城市精神有利于公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共大同市委正在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引深文明城市建设,做文明市民活动也正在蓬勃开展。我们要把大度大气大美落实到文明城市创建和文明市民培育上,涌现出更多的文明单位和具有心灵之美的市民。

  倡导“大度大气,大美大同”城市精神有利于在大同举办“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让大同的大度大气大美扬名世界,扩大对外开放度。本次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跨文化委员会主席鲁长军出席了“中华文化根本精神”研讨会。我已向他介绍了云冈石窟是互学互鉴、美美与共的典范,大同是开放包容、文明跨界的城市,建议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跨文化委员会在大同举办国际高峰论坛,把大同东西丝绸之路、南北万里茶道推介到世界,让世界人民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粉碎一些政客将此称为新“马歇尔计划”的诬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