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银行浑源县支行李守富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各位领导:
你们好!
我的老家浑源县下盘铺村,原址在现恒山山门处的恒山水库东边,1958年修恒山水库时而整村搬迁。在我老家原址周围有集中成形的古建筑景点,依序分别为:木质小牌楼,沿八十八级台阶上殿、殿台中央是木质大牌楼(类似五台山路边的那座),大牌楼位于恒山方向,是一座外包砖内夯土的城墙式类似于故宫城门洞的三个山门门洞,过了山门洞为三元宫和白衣殿,殿台的东旁为大庙(内有戏台、正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钟楼、鼓楼)。另外,在楼的西边还有龙王庙、玄坛庙、罗汉洞等建筑。上述景点应是整个恒山景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幸因当年修恒山水库而遭毁坏。
我小时候,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恒山庙会,恒山山门为恒山“十里庙院”(距恒山十华里)之大门,是入山之必经之路,各方游人云集而来,或看戏,或观景,或登山,热闹非凡。还有河北、北京等地的杂耍前来助兴演出。县城各家商贾亦聚集于此,埋锅造饭,摆摊设点,商业氛围很浓。
为恢复昔日之恒山道教文化氛围,我建议:
一、借助恒山景区整体规划之际,在恒山山门6万平方米方场内(原址附近)是否将上述景点规划进去,使恒山原整体景点不致缺失。
二、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上述景点进行重建。首先,最好由政府投资重建,以保证质量与规模;其次,如政府财力不济,向社会资本市场开放,由民间投资进行重建。
三、借助恒山水库淘库清淤之机,将埋在泥沙的两尊石兽(一通上书“北岳恒山”),下宗小门石碑挖堀出来,物归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