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向全社会征集对古城保护与修复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广大市民、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
 
当前位置: 首页 >> 意见建议

关于建设好云冈大景区的建议



刘忠

建议云冈景区管理部门按照“保护文化遗存,挖掘文化潜力,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的思路,走“内引外联、开放合作”的道路,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领域,并引进先进技术,细心呵护宝贵的石窟文化资源。

景区应该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进行石窟区地质调查、水环境调查、植被影响调查、地形测绘和试验洞窟测绘;可与意大利合作开办石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建立保护试验室;与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实施“佛洞窟顶漏水综合性治理”工程;与清华大学签订“云冈石窟数字化工程”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合作进行“云冈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项目等工作。景区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会很好地保护石窟文化遗产资源,极大地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并向世人充分展示石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使景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发展,让生态与文化和谐共生

为进一步挖掘石窟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模式,丰富游客文化感受,把云冈石窟景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精品,建议景区尽快推出“夜游云冈”项目。当务之急是尽快对该项目进行先期的规划、论证和设计,以期早日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我认为,在该项目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巧妙地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亮化方案,采用温度和紫外线辐射极低的冷光源等高科技材料进行施工,投入巨资将云冈石窟中的重点洞窟呈现得金碧辉煌,使其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又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

此外,还应给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夜游云冈”游览活动内容,包括在石窟周围安装上七彩灯管变幻闪烁,修建一条碧波荡漾的小河并放置几艘由灯光饰品装饰的仿北魏画航船等。还可推出北魏文成帝礼佛大型表演、昭君出塞琵琶、古筝、扬琴演奏等活动项目。

夜游期间,游客不仅可以穿上文成帝礼服的服装照相留念,还可以乘船点亮魏碑书法宫灯,放置小河中祈求心愿。

“夜游云冈”项目的推出,是云冈石窟景区创新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其目的是要充分展示出夜间石窟艺术的恢弘气势和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佛教文化内涵,使游客感受到天地一体、山水一色、人佛合一、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和谐相融的美妙意境。使生态与文化二者和谐共生的意境在景区内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

弘扬石窟文化,塑造世界品牌

云冈石窟景区的历史文化特征首先是石窟文化,保护好云冈石窟,是构建“文化云冈”极为重要的方面。建议景区制订《云冈石窟2009---2025年战略发展规划》,从石窟保护、石窟研究、信息资料、宣传展示、安全保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目标。

弘扬石窟文化需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并积极策划、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与游客互动,使其在提升景区品位的同时,塑造出景区自身品牌价值。

为此景区可以策划打造诸如“北魏御射台魏碑地书大赛”、文成帝礼佛、王昭君后裔千人祭祖、杨家将军事国际研讨会、中外游客“中秋赏月”等活动,举办各种图片展、国际魏碑旅游周、摄影展、云冈石窟佛教文化与艺术讲座等,使博大精深的石窟文化得以弘扬。

通过“文化云冈"精品品牌的打造,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呵护云冈石窟的文物遗迹,而且会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云冈石窟景区的历史文化,使“文化云冈”展现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迷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