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城与丝路 >> 考古实证 >> 艺术形象
|
艺术形象
|
|
|
大同的北魏墓葬、遗址和云冈石窟中,还出土和遗存了一定数量胡人形象的陶俑、壁画、石雕、石刻,以及陶骆驼、驮物的陶马等等。这些胡人俑或在牵骆驼,或在表演杂技,或在跳胡腾舞,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在平城活动的西域人的形象,以及他们以骆驼、马为运输工具从事丝路贸易的场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些西域胡商、胡僧的深刻了解。这些珍稀遗存,都是北魏平城时代丝绸之路的生动见证。
|
1965年发掘的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墓中,出土胡人俑6件(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陶骆驼3件、驮物马2件、牵骆驼的胡俑一组。
|

|

|
图19 1965年司马金龙墓出土胡人俑1
|
图20 1965年司马金龙墓出土胡人俑2
|

|

|
图21 1965年司马金龙墓出土胡人俑2
|
图22 1965年司马金龙墓出土胡人俑2
|

|

|
图23 1965年司马金龙墓出土胡人俑2
|
图24 1965年司马金龙墓出土胡人俑2
|
2000年4月发掘的北魏敦煌公宋绍祖墓出土胡人俑10件(图31、图32)、驮物马2件(图35、图36)、骆驼1件(图37)。其中一组胡人杂技俑印证了史籍中多次记载的张骞通西域后延丝路东来的西方“善眩人”即杂技、魔术演员的史实。
|

|

|
图31 2000年宋绍祖墓出土胡人俑
|
图32 2000年宋绍祖墓出土胡人俑
|

|

|
图35 2000年宋绍祖墓出土驮物马
|
图36 2000年宋绍祖墓出土驮物马
|

|
|
图37 2000年宋绍祖墓出土驮物马
|
|
上述墓葬出土的胡人俑,均为高额深目,腹部垂隆,头戴圆帽,身著圆领衣或小交领对襟窄身紧袖长袍,衣长至膝下,两侧开骻,衣领、袖口、下摆、胯边均有别色缘饰,或为栉齿纹图案,足蹬靴。尖圆帽、缺骻袍可以说是判别胡汉俑的重要区别。
大同市安留庄北魏墓出土胡人驯狮石灯一件。胡人驯狮题材是张骞通西域后才传入中原的,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在亚洲则主要分布在印度、伊朗等地。
1970年轴承厂北魏遗址出土石雕方砚上雕刻有跳胡腾舞的胡人形象。
2005年出土的沙岭北魏壁画墓中,舞蹈的胡人舞姿与西域鱼国人虞弘墓出土石堂上的雕刻相似。
云冈石窟第18窟中的胡僧(图42、图43)
|

|

|
图42 云冈石窟第18窟中的胡僧1
|
图43 云冈石窟第18窟中的胡僧2
|

|

|
图44 第十二窟主室南壁 胡人商队
|
图45 第十五窟西壁 胡人商队
|

|

|
图46 南郊北魏墓群出土的巴旦杏
|
图47 方山北魏思远佛寺出土佛像
|

|

|
图48 陈庄北魏墓出土胡俑
|
图49 陈庄北魏墓出驮粮马
|

|

|
图50 敦煌出土的平城刺绣1
|
图51 敦煌出土的北魏平城刺绣2
|

|

|
图52 规三路北魏壁画墓门神
|
图53 规三路北魏墓出土壁画胡人与骆驼
|

|

|
图54 安留庄北魏墓出土银耳杯1
|
图54 安留庄北魏墓出土银耳杯2
|

|
|
图55 北魏封和突墓出土银耳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