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同古长城 >> 大同镇72城堡
大同镇72城堡(二)

拒门堡:嘉靖二十四年(1545)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1里7分,高2丈7尺。东至拒墙20里,北至边墙5里,西至助马20里,南至破鲁20里。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604名,马18匹。分边15里,边墩23座,火路墩7座。初为乱草营堡,改为拒门,为镇城门户。

助马堡:嘉靖二十四年(1545)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2里4分,高3丈8尺。东至拒墙20里,北至边墙8里,西至边墙2里,南至破鲁22里。内驻参将、守备、中军、坐堡各1员,千把总8员,军2175名,马骡驼890匹头只。分边长20里3分,边墩25座。

保安堡:嘉靖二十五年(1546)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1里3分,高3丈7尺。东至助马界9里,北至助马20里,西至边墙1里,南至灭鲁15里。内驻操守、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467名,马骡66匹头。分边14里,边墩15座,火路墩4座。

云冈堡:嘉靖三十七年(1558)土筑,于万历二年(1574)于武州山石窟寺顶,又创一新堡。堡周1里4分,高3丈5尺。东至大同城30里,北至镇河堡30里,西至高山城30里,南至石彦庄10里。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217名,马66匹。云冈无边,火路墩8座。本堡东西当镇城与左卫之孔道。

破鲁堡:嘉靖二十二年(1543)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2里2分,高3丈5尺。东至镇河20里,北至助马20里,西至灭鲁20里,南至高山城35里。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660名,马骡217匹头。破鲁无边,火路墩5座。

灭鲁堡:嘉靖二十二年(1543)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2里4分,高3丈8尺。东至破鲁20里,北至边墙7里,西至威鲁20里,南至高山城32里。内驻守备、座堡各1员、把总2员,军964名,马骡306匹头。分边长4里3分,边墩6座,火路墩10座。

威鲁堡:嘉靖二十二年(1543)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2里2分,高3丈8尺。东至灭鲁20里,北至边墙2里,西至宁鲁20里,南至云西堡30里。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781名,马209匹。分边长12里3分,边墩16座,火路墩8座。

宁鲁堡:嘉靖二十二年(1543)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2里7分,高3丈7尺。东至威鲁20里,北至边墙5里,西至破胡30里,南至三屯堡15里。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607名,马297匹。分边11里3分,边墩18座,火路墩11座。

云西堡:嘉靖三十七年(1558)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1里3分,高3丈5尺。东至高山城30里,北至威鲁30里,西至左卫城30里,南至石伏村5里。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396名,马66匹。云西无边,火路墩10座。

大同左卫道所辖中路,属五守备、八操防,分边沿亘124里有奇。本路参将原设左卫,嘉靖三十三年(1554)始移右卫。

左卫城:永乐七年(1409)设,砖砌,万历六年(1578)修。城周11里3分,高4丈2尺。东至云西30里,北至宁鲁堡30里,西至祁家河40里,南至大峪河60里。内驻兵备道、副总兵、通判、守备、千把总等官、左云川三卫所官。官军5017名,马骡3232匹头。分边13里9分,边墩24座,火路墩49座。本城初为镇朔卫,永乐七年(1409)始设左卫,正统后云川内徙,因附焉。本城东蔽镇城,西控右卫,联络沿边诸堡,实为云西重障。

三屯堡:隆庆三年(1569)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砌女墙。堡周7分,高3丈5尺。东至张七梁6里,北至宁鲁15里,西至右卫城60里,南至左卫城15里。内驻防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292名,马16匹。分边1里7分,边墩3座,火路墩2座。

云阳堡:嘉靖三十七年(1558)土筑,万历二十四年(1596)砖包。堡周1里6分,高3丈5尺。东至左卫15里,北至破胡边15里,西至牛心15里,南至哑叭屯20里。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365名,马68匹。云阳无边,火路墩3座。

破胡堡:嘉靖二十三年(1544)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堡周2里,高3丈8尺。东至宁鲁30里,北至边墙1里,西至马堡15里,南至牛心堡30里。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旗军700名,马骡89匹头。分边14里,边墩17座,火路墩5座。

牛心堡:嘉靖二十七年(1548)土筑,隆庆六年(1572)石包。堡周2里5分,高3丈5尺,东至云阳15里,北至破胡15里,南至祁家河堡15里。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641名,马249匹。

马堡:嘉靖二十五年(1546)土筑,万历元年(1573)石包。堡周1里1分5厘,高3丈5尺。东至破胡15里,北至边墙10里,西至残胡15里,南至黄土堡30里。内驻操守、坐堡各1员,军364名,马29匹。分边10里4分,边墩15座,火路墩4座。

残胡堡:嘉靖二十二年(1543)土筑,隆庆六年(1572)砖包。堡周1里6分,高3丈6尺。东至破胡30里,北至边墙5里,西至杀胡30里,南至黄土堡60里。内驻操守、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395名,马32匹。分边15里,边墩24座,火路墩9座。

黄土堡:嘉靖三十七年(1558)土筑,万历十二年(1584)砖包。堡周1里6分,高3丈5尺。东至牛心堡15里,北至残胡60里,西至红土15里,南至油房头20里。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347名,马66匹。黄土无边,火路墩13座

杀胡堡:嘉靖二十三年(1544)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堡周2里,高3丈5尺,东至残胡20里,北至边墙1里,西至兎毛河10里,南至右卫20里。内驻守备、坐堡、把总各1员,骑军777名,马骡149匹。分边20里4分,边墩28座,火路墩6座。本堡当西北之极边。

红土堡:嘉靖三十七年(1558)土筑,万历二年(1574)石包。堡周1里8分,高3丈5尺。东至黄土15里,北至蒿家梁8里,西地破庙儿15里,南至刘屯15里。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275名,马33匹。红土无边,火路墩7座。

马营河堡:万历元年(1573)土筑。堡周8分,高3丈3尺。东至马堡30里,北至杀胡20里,西至边墙10里,南至右卫城7里。内驻防守、把总各1员,军200名,马11匹。分边5里5分,边墩8座,火路墩1座。

右卫城:永乐七年(1409)始设,万历三年(1575)砖包。初为定边卫,永乐七年始设右卫,正统后徙玉林内附。城周9里8分,高3丈5尺。东至马堡30里,北至杀胡20里,西至边墙30里,南至威远50里。内驻参将、守备、中军、把总、右玉林卫所等官。官军3687名,马骡1846匹。右卫无边,火路墩40座。

铁山堡:嘉靖三十八年(1559)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城周1里4分,高3丈5尺。东至红土30里,北至右卫20里,西至边墙30里,南至云石20里。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骑军534名,马42匹。铁山无边,火路墩10座。

大同道辖威远路属三守备、二操守,沿边39里9分。

祁家河堡:嘉靖四十一年(1562)土筑,万历元年(1573)石包。堡周2里,高3丈5尺。东至左卫40里,北至牛心堡15里,西至威远20里,南至小南山5里。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313名,马骡105匹。本堡无边,火路墩9座。

威远城:正统三年(1438)砖建,万历三年(1575)增修。城周5里8分,高4丈。东至祁家河20里,北至右卫城50里,西至云石旧堡20里,南至花板石村30里。内驻参将、守备、中军各1员、千把总7员及卫所镇抚等官,军1848名,马骡891匹头。分边15里3分,边墩16座,火路墩45座。

云石堡:嘉靖三十八年(1559)土筑,万历十年(1582)改建砖包。堡周1里7分,高4丈。东至威远40里,北至铁山堡20里,西至边墙3里,南至威胡30里。内驻守备、坐堡、把总各1员,军545名,马27匹。分边14里,边墩22座,火路墩17座。

威胡堡:嘉靖二十三年(1544)土筑,万历九年(1581)砖包。堡周1里5分,高4丈。东至威远40里,北至云石30里,西至边墙3里,南至败胡30里。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497名,马39匹。分边13里7分,边墩10座,火路墩10座。

威平堡:嘉靖四十五年(1566)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1里4分,高3丈5尺。东至良马庄20里,北至旧云石20里,西至平鲁40里,南至花家寺15里。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1员,军452名,马190匹。无分边,火路墩10座。

分守冀北道所辖西路属二守备、二操守,分边沿亘47里6分。

平鲁城:成化十七年(1481)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城周6里108步,高4丈。东至威平30里,北至边墙40里,西至迊恩30里,南至井坪60里。内驻参将、守备及平鲁卫官。官军3078名,马骡551匹头。分边19里9分,边墩25座,火路墩35座。

败胡堡:嘉靖二十三年(1544)创,隆庆六年(1572)砖包。堡周1里180步,高3丈6尺,东至平鲁30里,北至边墙20里,西至边墙10里,南至迊恩5里。内驻操守1员,官军458名,马50匹。分边长8里3分,边墩15座,火路墩4座。

迊恩堡:嘉靖二十三年(1544)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1里108步,高3丈7尺。东至平鲁30里,北至败胡5里,西至边墙10里,南至阻胡10里。内驻守备1员。官军598名,马95匹。分边10里,边墩17座,火路墩5座。

阻胡堡:嘉靖二十三年(1544)土筑,隆庆六年(1572)砖包。堡周1里36步,高3丈5尺。东至平鲁30里,北至迎恩10里,西至边墙10里,南至灭胡10里。内驻操守1员,官军396名,马70匹。分边长8里9分,边墩11座,火路墩4座。

分守冀北道所辖井坪路属八守备、二操守,分边沿亘31里有奇,沿边4堡最冲。

井坪城:成化二十一年(1485)土筑,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4里324步,高3丈6尺。东至马邑70里,北至平鲁60里,西至乃河40里,南至羊房口60里。内驻参将、守备各1员,官军1856名,马骡896匹头。火路墩31座。

灭胡堡:嘉靖二十三年(1544)设,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1里186步,高3丈7尺。东至平鲁40里,北至阻胡10里,西至边墙15里,南至乃河40里。内驻守备1员,官军539名,马20匹。分边长13里,边墩27座,火路墩7座。

将军会堡:万历九年(1581)建,二十四年(1596)砖包。堡周1里184步,高4丈4尺。东至乃河40里,北至灭胡15里,西至丫角山10里,南至贾家堡30里。内驻守备1员,官军603名,马22匹。分边长17里6分,边墩32座。又与山西镇共守墩1座,火路墩7座。

乃河堡:嘉靖四十五年(1566)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1里152步,高3丈5尺。东至井坪40里,北至灭胡40里,西至贾家堡20里,南至利民堡70里。内驻操守1员,官军243名,马骡79匹头。

朔州城:洪武三年(1370)砖建,万历十五年(1587)增修。城周6里108步,高4丈2尺。东至马邑40里,北至井坪60里,西至利民堡60里,南至羊房口60里。内驻乐昌王、冀北守道、通判、知州、守备等,官军1743名,马757匹。分管火路墩28座。此城为三云要害之区,两镇适中之会也。

马邑城:洪武十六年(1383)土筑,正统二年(1437)展拓,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3里220步,高4丈。东至山阴60里,北至宝峰山55里,西至朔州40里,南至广武站40里。城内驻守备、知县及守御千户所,官军424名,马45匹。分管火路墩14座。

山阴县城:古县治,永乐三年(1405)土筑,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4里137步,高4丈。东至应州60里,北至高龙王峪口60里,西至马邑60里,南至山西镇边40里。内驻守备、知县及守御千户等官,官军531名,马58匹。本城八岭拱围,二河经带,形势之地。

应州城:古州治,洪武八年(1375)土筑,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6里18步,高4丈。东至浑源90里,北至西安堡60里,西至山阴60里,南至山西镇边40里。内驻知州、守备及安东中屯卫左右二所。官军809名,马85匹。管辖火路墩17座。

怀仁县城:洪武十六年(1383)设,万历二年(1574)砖包。城周4里72步。高3丈5尺。东至西安堡30里,北至大同70里,西至鹅毛口20里,南至应州60里。内驻守备、知县并安东卫所等官,官军663名,马293匹。管辖火路墩19座。

西安堡:嘉靖四十年(1561)设土堡,万历二十八年(1600)砖墁。堡周2里,高3丈5尺。东至瓮城驿50里,北至大同60里,西至怀仁30里,南至应州60里。内驻操守、把总各1员,旗军230名,马14匹。管辖火路墩3座。

各城堡守军武器配备每年均有额定。全镇军器每年计件42800件。以大同前卫为例,有盔120顶,甲120副,刀60把,箭3000枝。原配备的军火器械有盔1620顶,甲1371副,腰刀1622把,滚刀110把,长枪599杆,弓704张并弦,撒袋箭21120枝,圆牌251面,铁骨朵110个,铁猱钩110个,闷棍270条,榔头270个,黄旗43面并竿,大小将军铳13个,金刚腿101个,碗口铳57个,盏口铳40个,手把铳88个,震天雷23个,铁炮118门,磁炮691门,信炮231门,仙人炮1门,飞枪55杆,火枪173杆,匣79个,五龙诵85个,神机箭482枝,螺蛳箭310枝,铳箭1800枝,铁迊子58个,破喇忽4个,一把连123个,槌儿70把,铁药匙25把,石铁弹子2866个,大马子3771个,哈喇蠢袋48副。其他各卫所器械大致相同。此外,户部尚书余子俊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在大同制造战车,车上装有火炮,牵引便利,颇有威力。

高山城:天顺六年(1462)建置,嘉靖十四年(1535)改建,万历十年(1582)砖包。城周4里3分,高3丈5尺。东至云冈30里北至破鲁35里,西至云西30里,南至小村儿15里。内驻守备、把总各1员及卫所镇抚等官。军1224名,马骡770匹头。本城与聚落为镇城左右翼。

保安堡:嘉靖二十五年(1546)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堡周1里3分,高3丈7尺。东至助马界9里,北至助马20里,西至边墙1里,南至灭鲁15里。内驻操守、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467名,马骡66匹头。分边14里,边墩15座,火路墩4座。

(姚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