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同古文化 >>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

大同地处晋冀蒙咽喉要冲,是通往蒙古、俄罗斯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汉族对外开放的窗口。早在汉代,汉族统治者就通过互市、朝贡等方式与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往来于这一地区。历史上的茶马之路曾使大同成为北方地区颇有名气的商埠,出现过“繁华富庶不下江南的景象”。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同有过北魏、辽金、明清的辉煌和崛起,从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国际性商业大都会,到北方茶马之路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大同的商贸历史源渊流长,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同仍是晋冀蒙周边地区的商品集散地,而且越来越发挥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伊斯兰教
传入与演变伊斯兰教远在唐代已传入大同,并建立礼拜寺。据现存大同城内九楼巷清真寺内清乾隆七年(1742)重立《敕建清真寺碑》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据传先有马、麻、库、白、把的回族五姓,从陆地和海上逐步延伸至雁北大同境内。元代大同五教俱兴,至元十三年(1276)六月七日,元政府敕西京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等有家室者一律输粟。答失蛮就是对伊斯兰教徒的称谓。明清时大同穆斯林生活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
天主教
传入与演变据《元史·世祖本记》载:至元十三年(1276)六月庚午“敕西京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等有室家者,与民一体输赋”。元初西京即大同,至元二十五年(1288)才改西京为大同路。也里可温是元朝人对基督教徒和教士的通称。也里可温教徒属于基督教的聂思脱里派,即中国文献中所说的“景教”。法国人威廉·卢布鲁克于公元1253年奉罗马教皇之命,出使蒙古帝国,在他著的《威廉·卢布鲁克游记》一书中记有“契丹有十五个城市有景...
基督教
传入与演变基督教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英国宣道会传教士安威尔传入大同。先在大同东北隅田家巷租民房住下传教。次年又有英国人孙务本、纪长生相继来同,前后在大同城内东柴市角和胡家圪坨置民房正式建立教堂,以施诊医病、戒烟、教织毛衣、学文化、唱诗等方式与本地人接近。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认为可以入教的,进行领洗,成为正式信徒,就这样逐步传开。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全国兴起,6月16日晚义和团包围焦家巷耶...
道教
传入与演变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远在春秋战国时已形成方仙道、黄老道,发展到东汉时的太平道和天师道。北魏时平城成为寇谦之创北天师道兴起的地方。先后建道观有蓬台、天师道场(重坛五层),始光二年(425)在平城东建大道坛庙,神四年(431)又在坛东北造静轮宫,孝文帝迁洛前(494)建悬空寺。元代成吉思汗崇信道士丘处机,改西京佛寺友恩寺为泰玄观,建立道观教场。均有二宅住庙。辽金时代在大同兴建太宁观等道观。明代...
佛教
传入与演变大同佛教始于东汉,盛于北魏、辽、金,延续于元明清。据清·道光《大同县志》载,汉明帝(58~75)时,在城东北,建通光寺(北寺),此为大同最早的佛教寺院。大同佛教盛行为北魏王朝。魏道武帝拓跋于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在“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的同时,崇信佛教,在平城建立塔寺。魏灭北凉,俘虏僧尼3000人,北凉国人3万户到平城,魏都畿内佛教开始盛行。477年平城有寺院100多所,僧尼3000余人。兴光六年...